】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現代化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3-09-20 08:11:55


   
  四是強化發展動力。新發展理念遵循經濟規律,堅持以創新、開放等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這是我們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根本之策,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理論的全面升華。
  
  五是強調發展重點。新發展理念是針對中國面臨的新發展形勢、為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而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重點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推動實踐展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具有標誌性的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和重大舉措,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為我們進一步找准當前和今後中國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六是遵循發展規律。新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了對發展規律的科學遵循與正確運用。發展不能想當然,發展更不能蠻幹,必須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等發展規律。遵循經濟規律講的是發展的科學性,遵循自然規律講的是發展的可持續性,遵循社會規律講的是發展的包容性。新發展理念既是對中國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總結,也深化了我們黨對新時代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
  
  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文章指出,新發展理念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新時代經濟實踐結合起來,科學回答了關係中國長遠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作出了全新總結和概括,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體現了科學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的具體運用,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創新發展理念科學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潮流,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在揭示發展動力的轉換,激發發展新動能;協調發展理念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強調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重在揭示整體與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補齊短板,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為中國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綠色發展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在揭示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保障;開放發展理念強調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重在揭示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合作共贏的問題,為中國進一步發展提供外部動力;共享發展理念強調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重在揭示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新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根據時代變化和發展新形勢提出的創新理念,彰顯了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鮮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及其科學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經濟發展原則的理論。
  
  書寫了新篇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基本原理。新發展理念傳承黨的發展理論,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更加鮮明地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更加鮮明地強調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效率,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更加鮮明地強調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更加鮮明地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更加鮮明地強調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加鮮明地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提升了影響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新發展理念賦予“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以更為深刻的內涵,科學回答了這一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全過程的重大課題,賦予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意蘊,成為解讀中國道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特色的“經典話語”和“標識概念”。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受困於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李嘉圖陷阱”等,探尋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道路成為迫切課題。新發展理念提出的一系列理論觀點和實踐路徑,引領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同時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跨越發展困境有著重要啟示。新發展理念的探索,彰顯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國際意義,體現了“中國道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時代價值和世界貢獻。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文章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具有內在聯繫的整體,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層面的。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牢牢把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提高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要求縱深推進,在精準實施、精準落實上下足功夫,在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優化市場體系,營造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營商環境。
  
  二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必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重大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快速突破,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全面把握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通過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繫和相互支撐的產業部門、主導力量、要素條件等構成的有機系統。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協調發展,一體推進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部門之間、主體之間、要素之間的關係,更好促進其有序鏈接、高效暢通。同時,適應氣候變化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對產業體系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產業體系的綠色化,不僅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路徑,而且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內在要求。要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產業綠色化助推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航道。
  
  三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勁支撐,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創造顯著的規模經濟優勢、創新發展優勢等。另一方面,必須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著力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以自主可控、優質有效的供給滿足和創造需求,形成經濟發展不竭動力。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就是要把兩者統一到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上來,在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中,釋放兩者有機結合新的巨大潛力;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形成兩者有機結合新的戰略方向,推動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消費和投資、內需和外需、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的良性互動和高水平動態平衡;在破解各類發展難題的過程中,利用兩者相結合的重要優勢不斷引導預期、改善預期並最終形成有助於當前和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預期。
  
  總之,新發展理念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系統性指導原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我們必須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厚植發展新優勢,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