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記者 盧哲)9月新學年開啟,香港多間中小學因生源減少而出現了縮班、甚至“殺校”(關閉學校)的情況,引起輿論極大關注。而就在這個暑期,香港多個智庫及研究機構都發出了關於發展香港成為國家教育樞紐的政策建議,已預見了香港即將面臨生源不足的情況。相關機構及教育界人士紛紛發出呼籲,希望港府盡快檢視政策,更新及放寬中小學及本科生的非本地生招生要求,及時補充生源。筆者觀察,實際上不止教育界,香港多界別都希望能從新生源中找到新發展動力,香港搶人才的政策和社會需求已向低齡層延伸。
香港思路研究會、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周文港立法會議員辦事處近日共同發布名為《香港發展國際教育樞紐的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為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提出了多方面建議。報告強調,香港應放寬限制、加強配套,支援吸納非本地生來港就讀。報告指出,以創新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下,人才愈發重要,全球人才爭奪日益激烈。香港近年受人口減少影響,教育需求逐步減少,不少中小學面臨縮班殺校危機,自資專上院校收生嚴重不足。推動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不單可以高效利用自資院校及中小學的剩餘學額,亦有助填補香港的人才缺口,還能吸引內地及海外優秀人才來港發展,有助香港增強國際競爭力;長遠來看更有利推動香港教育產業國際化發展,助力經濟發展。
報告強調,現時香港對於取錄非本地生仍然存在種種窒礙,比如政策方面,存在著包括資助院校兩成、自資專上院校一成的非本地生收生限制等等;此外,非本地生在港的住宿、生活、就業方面的支援措施仍有待完善,這些都要盡快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