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李登科。(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13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戰火,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李登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是數十年來的仇恨惡性循環,核心問題是數十年來的領土、屯墾區、耶路撒冷歸屬與難民等問題,美國力挺以色列,可說是以巴衝突加劇的導火線。目前以色列希望在有限動作、有限範圍下,讓哈馬斯投降,但恐難達成。
李登科進一步分析,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現在面臨內外極龐大的壓力,交換人質恐怕是優先政策,畢竟歐美國家公民都在被擄名單中,過去以色列與哈馬斯就有多次交換人質的經驗,若未來能看見以色列與哈馬斯分階段交換人質,中東情勢就能相對穩定。
對於目前的戰況,李登科說,從歷史來看,以色列軍隊進軍加沙走廊是必然的,未來戰事會否擴大,需要觀察以色列軍隊會否挨家挨戶搜查造成激烈巷戰、加沙民眾大量傷亡。若如此,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中東國家捲入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將大增,這也是美國現在積極預防的。美國派航母前往是要控制情勢,並不是幫以色列一路開綠燈。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7日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突襲以色列,以色列軍方當下措手不及,造成超過千人死亡、上百人被擄走,其中也包括美國等各國公民。以色列除啟動“鐵劍行動”發動大規模轟炸報復外,亦動員超過30萬人軍隊包圍加沙(Gaza)走廊,斷水、斷電。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已對外表明,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抹除。
李登科,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外交學系碩士、南加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專長國際安全、國際關係、中東國際關係;政大2001年成立國際事務學院的首任及第二任院長。
李登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外界推斷哈馬斯突襲以色列,是因為美國推動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關係正常化,但這只是原因之一,兩者不能劃上等號,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核心問題是從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長期的邊境界線問題、以色列屯墾區擠壓巴勒斯坦人問題、耶路撒冷歸屬問題,及難民問題。
李登科說,1967年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加沙走廊、耶路撒冷,但巴勒斯坦人也一直期望能夠建國,以巴衝突不斷,直到1991年第四次波斯灣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希望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達成和平協議,1993年以巴秘密談判達成奧斯陸協議(Oslo I Accord),並在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邀請下於白宮簽署《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得以建立,並希望在5年內解決邊界劃定的問題、以色列屯墾區問題、難民問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