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網評:內源型鄉村新文旅值得探索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沙垚 洪濤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發展。近年來,依托文化和生態優勢發展旅遊產業,成為不少經濟資源基礎薄弱縣鄉的選擇。研學、民宿、沉浸式旅遊等一系列年輕化的新型業態紛紛落地,其中稻田音樂會、麥田嘉年華、鄉村藝術節等節會如雨後春笋般湧現,甚是搶眼。這些文旅活動為縣鄉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給鄉村帶來了新氣象。今年以來,“村超”“村BA”出圈,成為鄉村文旅的新亮點,提供了一種以全民參與為基礎的內源型鄉村文旅模式。探索新的鄉村文旅形態、路徑和模式,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重要命題。
內源型鄉村文旅模式的根本邏輯是使遊客感受到最原汁原味的本地特色,充分發揮本土優勢。依靠本地群眾的積極性,點燃他們的熱愛與自豪感,能夠激發更澎湃的發展力量。鄉村如何在文旅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答案就是必須踐行群眾路線,這也是來自歷史的啟示。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在鄉村文旅發展中,他們完全可以作為主體,甚至應該以“第一遊客”的身份參與到文旅核心項目、核心活動中,感受並參與塑造生態之美、人文之美。根植於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農村群眾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旨趣,我們要有這樣的文化自信和創造自覺。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在自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在參與社交媒體上的分享和擴散。全民參與、全民動員為一個文旅項目發展成為一次具有公共屬性的注意力事件提供了土壤。與此同時,文旅熱點還呈現出國際傳播價值。不少項目在海外媒體上爆紅,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可親可愛又生動活潑的一面,對於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對外傳播影響力都具有重要價值。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內源型鄉村文旅模式有助於在短時間內形成基於地方特色和社交屬性的區域公共品牌和文化共識。依靠特定場景打造傳播話題,集聚形成社交資本,可以快速增加地方文旅品牌的人氣熱度。此外,內源型鄉村文旅模式能夠助力地方創新創業。共創思維對於文旅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將區域作為一個舞台,開放應用場景,吸引多元創意團隊共創,不僅可以提升在地供給,也拓展了青年返鄉入鄉、社群導入和渠道導入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