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公共衛生應急科普如何“破圈”
http://www.CRNTT.com   2023-10-24 09:34:39


 
  左手是專業,右手是傳播 

  俗話說:“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家認為,要想做好應急科普工作,就要把科學家群體動員起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國際傳播學會會士何淑儀介紹:“在當前的數字化世界中,公眾能夠接觸到多元化、多層次的信息,其中可能包括偽科學信息。公眾無法像科學家那樣借助專業知識來評估信息的可信度,只能停留於表層的線索和信息。科學家有義務幫助公眾掃除偽科學‘陷阱’、建立專業認知。”

  應急科普工作需要哪些科學家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指出,自然科學家懂得公共衛生知識,社會科學家懂得信息傳播知識,他們共同組成科普人員主力隊伍。

  “過去,應急科普工作主要由自然科學家負責,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講述公共衛生知識,導致應急科普信息無法‘破圈’,專業知識無法傳達到公眾。”陳君石介紹,因此,來自心理學、營銷學、社會學等專業的社會科學家也需要參與到應急科普工作中,策劃出公眾喜聞樂見的應急科普傳播方案,讓更多公眾接收並理解公共衛生知識。

  專家介紹,除了與其他專業領域的科學家合作,自然科學家也應該積極參與應急科普能力培訓,提高科學素養和傳播能力。

  “以醫療體系為例,醫、藥、護、劑等專業人員都應該主動提高傳播能力,成為‘左手是專業,右手是傳播’的優質人才,以更好的專業知識站在應急科普工作前端。”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委兼秘書長施琳玲說。

  近年來,中國著力建設健康科普人員隊伍並取得一系列成果。2020年,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組建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包含來自健康教育、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30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2022年,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公布上海市建成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包含來自38個學科領域的專家。

  “公共應急科普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人才是關鍵。”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智庫負責人陳守雙介紹,2021年,騰訊聯合國家衛健委幹部培訓中心(黨校)、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等單位籌劃“公共衛生人才提升項目”,開展了“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專項”“新時代疾控能力提升專項”“中青年臨床骨幹醫生國際培訓專項”等項目的人才培養。“項目至今培養疾控人才和衛健人才共20萬人,系統性地壯大了公共應急科普人員隊伍。”陳守雙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