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的退讓,柯文哲並非“無感”,但由於侯友宜仍然在程序上堅持要有部分的“開放式民主選舉”,而且朱立倫也另行補充說,國民黨既然提出了“開放式民主初選”,就必須做好所有準備,將會比照國民黨過去黨員投票、黨主席選舉所借用的共四百二十二個投票場所,有一套完整的計劃,黨內工作也都準備好了。這讓誓要“全拿”的柯文哲仍然難以接受,在昨日下午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直言國民黨設下磋商期限又堅持使用“開放式民主初選”的作風,讓他感覺就像是被“逼婚”,限時回復也是“最後通牒”,因而控訴國民黨根本是“大黨欺壓小黨”。
不過,柯文哲在記者會結束後,旋即於傍晚赴宏國大樓拜會王金平,兩人約密談一個多小時。在於下午六時走出大樓外接受媒體訪問時,語氣似乎有所調整放緩。當記者們問及對侯友宜傍晚回應“逼婚”的說法時,柯文哲不再怒氣沖沖,而先是大笑三聲,隨後表示“大家想一下”,先休息一個晚上再來。他還提到,王金平在會面中,建議彼此間換個位置想想立場。而他則對記者們補充說,“換位思考啦,站在對方的位置想一下”,王金平說得有道理,每個人不要用自己角度思考。
為何柯文哲在與王金平會面後,“火氣”消了一大半?除了是他覺得王金平“易位思考”的建議有道理之外,“王柯會”還有什麼可以讓柯文哲“消氣”的內容?由於“王柯會”是閉門進行,外人難以得悉。但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切入點思考,或將能造成部分答案。
其一、王金平是本土派精神領袖,與國民黨地方派系的交情很深。王金平已經確定出任侯友宜全台後援會的總會長,這是獨立於國民黨中央與侯友宜競選辦的單位。只要王金平這桿大旗一樹立,曾經被郭台銘和柯文哲吸引過去的部分地方派系,必然會統統回歸國民黨,並放下恩怨,力挺侯友宜。這就讓柯文哲不得不考慮,一方面在組成自己“高”民調中的“泛藍”部分,將會回流給侯友宜,至少是要“俾面”國民黨中央,因為二零二六年的地方選舉,地方派系勢力還需依賴國民黨中央,因而自己的所謂“高民調”將難以持續;另一方面“附郭”的地方派系回流國民黨後,自己以“柯郭配”要挾國民黨的圖謀將失去“殺傷力”。
其二、柯文哲從侯友宜不再堅持要當“正”的重大調整中,察覺到“主戰派”金溥聰的影響力正在減小,或是連金溥聰也已經實事求是。而金溥聰與地方派系勢力的關係極為緊張,當年金溥聰出任國民黨秘書長時,以“掃黑”為由打壓地方派系勢力,因而在幾場地方公職補選中,地方派系勢力以消極動員回應,導致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慘敗。金溥聰出任侯友宜競選辦主任,也是地方派系勢力“不出力”“不給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願聽從金溥聰的指揮。現在也與金溥聰有怨懟的王金平準備“出山”,接任侯友宜後援會總會長一職,本來就已經對郭台銘失去信心的地方派系勢力,在本土派精神領袖王金平登高一呼之下,就將會“順水推舟”,回流支持國民黨與侯友宜。在此情況下,柯文哲必將流失部分民意支持度。
其三、對實行“藍白合”具有最大破壞力,也是對柯文哲具有最大誘惑力的郭台銘,其實是“空心老倌”。本來在前述兩點因素下,其可以作為柯文哲要挾國民黨的“力度”就已經驟減,再加上警檢機關偵查郭台銘部分連署站的涉嫌行賄案件,必定影響其徵集連署書的進度。而大陸對富士康工廠實施查稅行動,也讓郭台銘“最能與大陸溝通”的“牛皮”吹破。同樣,郭台銘先後兩次訪問美國,都未能兌現其“可以見到白宮官員”的預言,反而任何官員甚至國會議員都見不到;而且“AIT”主席羅森伯格竄台,竟然不見郭台銘。其實,因為郭台銘在美國投資設廠的計劃“流產”,已經讓美國兩大黨對其誠信“破產”。這也戳破了其“能與美國朝野溝通”的“牛皮”。
因此,在侯友宜首度表態“不堅持選正的”,釋出善意,而獲得渴望“下架民進黨”的民眾的好感之下,侯友宜不妨再次“以退為進”,完全放棄“開放式民主初選”,同意以“全民調”作為“正副排序”的依據。當然,可以要求固話與手機電話各一半。這樣,民眾的同情票可以都聚集在侯友宜的身上,再加上上述的幾個因素,“全民調”並非不利於侯友宜。
侯友宜進一步退讓,儘早達成“選票上有侯友宜與柯文哲”的“藍白合”共識,還可以防止柯文哲突然“出招”,提出讓韓國瑜代替侯友宜參與“藍白合”的條件,再次擾亂“藍白合”的主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