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機械工業提升創新能力鞏固向好勢頭
http://www.CRNTT.com   2023-10-25 10:54:29


 
  先看工程機械。

  9月1日上午,在巢馬城際鐵路馬鞍山公鐵長江大橋南主塔施工現場,一節重313噸的鋼塔被精準吊裝到高220.5米的混凝土塔柱上,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由中聯重科研發的R20000—720塔式起重機,最大起重量達720噸,最大起升高度400米,相當於一次將500輛小轎車起吊至130層樓的高度。

  中交二航局副總工程師楊秀禮介紹,隨著裝配式建築的推廣,以及新能源行業重型吊裝需求的釋放,超大噸位塔機增勢看好,“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超前謀劃,搶占了超級塔機技術與市場的先機”。

  再看海上風機。

  全球最大功率20兆瓦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成功下線,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並網發電,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研製……今年以來,一批技術先進的海上風電機組陸續下線投用。

  “中國的海上風電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機型不斷更新迭代、性能持續提升,真正做到了全球領先。”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運營負責人王金樹說。目前,我國生產的發電機、輪轂、塔架等鑄鍛件以及葉片、齒輪箱、軸承等關鍵零部件產量已占全球市場的70%以上。

  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的背後,是持續完善的創新體系。截至6月末,機械工業掛牌運行和批准建設的創新平台達到260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130家,重點實驗室121家,創新中心9家,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及高校為支撐,輻射面較廣、研究實力較為雄厚、功能比較完備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

  練內功、促升級、拓市場,推進出口提質增效

  8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出台《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從供需兩側提出4方面16條重點任務,推動機械行業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受訪企業表示,下一步,推動機械工業運行保持良好態勢,要落實好《方案》要求,著力練內功、促升級、拓市場。

  ——發力智能製造,努力降本增效。

  就不少機械工業產品來看,生產模式屬於典型的離散製造,多品種、小批量、工藝複雜。以樁工機械為例,鑽杆多達170多種,動力頭也有20多種,最重可達16噸。

  為了更好降成本、增效率,機械工業企業正持續發力智能製造。走進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智能大腦”工廠控制中心將訂單實時分解到每條柔性生產線、每個工作島;AGV(自動引導車)往來穿梭,即使27米超長超重物料也能實現自動上下料;工廠“雙手”機器人飛速運轉,完成各項工序。“相比改造前,工廠總體生產設備作業率從66.3%提升到86.7%,平均故障時間下降58.5%。”北京樁機工藝所所長尹言虎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左世全建議,機械工業龍頭企業在自身實現智能化的前提下,應著力推動上下游企業供應鏈協同,幫助產業鏈上的中小製造企業形成輕量級、低成本、標準化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共同打造一批高水平智慧供應鏈。

  ——研發高端裝備,提升技術水平。

  機械行業是為國民經濟、民生事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行業。其中,機床作為工業母機,被稱作“制器之器”。左世全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持續攻關,我國部分機床產品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仍有一些高端主機及數控系統等核心功能部件依賴進口。

  “建議各部門各地區充分發揮產品攻關、技術改造、財稅金融等各類政策作用,接續實施好相關科技重大專項,完善創新體系布局建設,部署一批中試驗證平台,幫助機械工業企業更好聚焦核心領域高端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在單點突破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化點成珠、串珠成鏈、成組連線,加快形成現實生產力。”左世全說。

  ——積極“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

  最近,中國中鐵裝備集團出海盾構機迎來集中交付:出口新加坡的兩台7米級盾構機、出口意大利的一台直徑9米盾構機、出口韓國的一台小直徑3米盾構機陸續驗收下線。“今年前9月,我們已完成10台盾構機的出口。”中鐵裝備總經理張志國介紹,年底前出口意大利、土耳其等地的盾構機還將陸續下線,海外市場正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工信部裝備工業二司一級巡視員袁鑫濤表示,機械行業是穩出口的主戰場,接下來,將從加大信貸等政策支持,搭建高水平供需對接平台等措施入手,推進機械工業出口提質增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