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文章強調,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先進技術的應用提供良好基礎條件。新型基礎設施是企業利用先進前沿技術實現跨越式升級發展的基礎條件。新型基礎設施的新穎之處在於有潛力與各個行業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相結合,利用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應用於生態、醫療、金融等多樣化的領域,促進多種技術、產品和行業實現協同或融合發展。譬如,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基礎設施,能夠圍繞數據信息的處理、分析和決策過程,增強生產端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的匹配度,進而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加強產學研合作,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新質生產力發展所依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具有高創新性和知識密集性的顯著特徵,對科技人才資源的依賴性較強,且對科技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較高,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制約因素。當前,中國高水平科技人才儲備仍然不足,人才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必須加強產學研合作,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以多種形式培養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聚焦底層共性技術的突破創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目前國內創新資源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實現創新突破。在單一自然科學領域長期未能出現突破性創新的情況下,底層共性技術的突破創新成為短期內快速形成新的技術應用亮點、突破性產品亮點和技術壁壘要素的關鍵。
加速技術轉移轉化,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可通過打造技術服務平台融通大中小企業研發資源,避免研發信息孤島效應導致的技術資源、設備、人員的閑置和浪費,有效彌補基礎創新和產品開發之間的空白地帶,降低企業研發風險和成本。加強政府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的導向作用,針對底層關鍵技術領域,實施包括研究、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在內的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方位扶持行動。布局以創新成果產業化為目標的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加強對數字企業扶持力度, 實現更優的“數字生產力”。現階段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未來應繼續加大對數字企業扶持力度,優化核心技術產業布局,實施多領域、多部門、多形式聯合的數字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構建產學研用協同的高效科技攻關體系。在產業格局未定的關鍵窗口期,搶占技術優勢,形成更優的“數字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