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廣泛鏈接全球合作夥伴,促進中國更大範圍開放。 |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數字經濟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成立;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致信,強調“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他希望進博會“充分發揮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作用,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
中國青年報發表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丁浩員、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董文娟文章認為,要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要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首先必須深入認識數字經濟與中國高水平開放之間的關係。
數字經濟是推動高水平開放的重要驅動力
文章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即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世界領先的數字化技術與應用條件將為高水平開放提供新動能、激發新潛能,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數字經濟賦能高水平開放的內在機理及潛在挑戰
文章指出,數字經濟廣泛鏈接全球合作夥伴,促進中國更大範圍開放。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經貿政策來吸引優質產業鏈回流,推動全球供應鏈重構,這對中國利用數字經濟進一步拓寬開放地域造成了一定的挑戰。數字技術活動具有更低的搜尋成本、復制成本、運輸成本、追蹤成本和驗證成本,節省生產交付各環節中的可用資源,提升了投入產出效率,既有利於中國擴張海外業務,同時也為更多國家和地區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提供機會,有利於中國實施更廣闊的地理空間和領域的開放。
數字經濟推進製造業服務化與服務可貿易性,推動中國更寬領域開放。數字技術的強勢崛起,提升了中國製造業的服務化比例與服務的可貿易性,催生了新的服務種類,為夯實製造產業分工以及拓寬服務產業合作領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相比美日德等發達國家,中國服務業整體開放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有必要利用數字經濟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乃至數字貿易的開放。
數字經濟重構國際經貿規則,塑造中國更深層次開放。數字經濟作為重要的新經濟形態,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國際經貿規則的演變趨勢有重要影響。一方面,運用先進數字技術可以及時、主動地應對國際經貿規則調整,同時,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也越來越成為未來高標準化國際經貿規則的焦點。利用好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有利於深化中國的制度型開放。當下,各國對於數字貿易規則的訴求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在數據的跨境傳輸與管理議題中,美國高舉“數據自由主義”大旗,中國則更強調數據安全,一時難以形成多邊一致性規則,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的談判與合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數字經濟激發大市場潛能,助力中國經濟內外循環高效暢通運行。數字技術使得經濟活動不再受限於時空和信息障礙,擴展了市場邊界、壓縮了交易成本,可以有效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擴大內需將本土市場的規模優勢轉化為參與全球競爭合作的優勢,有效提升經濟循環效率。當下各個區域市場間還存在數據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這種失衡會妨礙國內統一大市場的總體進程,不利於經濟內外循環有序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