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確是最大的功臣,當然也衹有他才能爆發出這種可以讓固執狂慢的柯文哲信服。實際上,根據台灣政媒兩界分析,本來柯文哲還是有心透過“藍白合”促成政黨輪替的,但在與朱立倫、侯友宜的協商過程中,他發現朱立倫雖有聯手下架民進黨、合組聯合政府的誠意,卻苦於政治能量有限,連答應的事能否兌現都大有疑問;而侯友宜的競選辦則是由“主戰派”掌舵,只是想要柯文哲無條件投降當陽春“副手”。因此,在柯文哲的眼中,朱立倫和侯友宜的政治影響力不足,合作風險很高。柯文哲心中的設想是,他為大局讓步可以,但國民黨對合組聯合政府該給民眾黨的所有權益,必須有夠份量的人出面擔保。因而總是猶豫不決,反反复复。
因此,當馬英九振臂高呼,但卻僅是由幕僚出面表態就引發藍營震撼後,展現了其在藍軍中的實力後,柯文哲才終於等到可以信任的人選,因而他火速同意照馬英九的“侯柯配”、“柯侯配”與“賴蕭配”對比的全民調方案進行藍白整合,還公開要求若再與朱立倫進行政黨協商,必須有馬在場當見證人,甚至還主動提出在馬英九基金會進行政黨協商。因此,不少“正藍”人士都衷心感謝馬英九,甚至還認為他可以獲得諾爾貝和平獎,就連曾經痛斥馬英九此舉是“叛徒”、“背刺侯友宜”的黨內“主戰派”,也因為協商結果對侯友宜極為有利,因而不得不說了一個“服”字。可以預見的是,馬英九在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當然他個人的政治威望也將會大為提高。
朱立倫這次擦亮了“政治精算師”的招牌。在這次政黨協商中,除了是筆者昨日分析的提出“告別過去,面向未來;公平合理,科學公正”的“民調積分計點制”方案,順暢地破解了“全民調”與“加入政黨實力”的僵局之外,他在協商開始時,就提出要每位參與者各自帶來的幕僚,全部退場,避免了“主戰派”幕僚的干擾。實際上,他提出的“民調積分計點制”方案,連侯友宜在事前都不知道,遑論侯辦的“主戰派”。否則,被“主戰派”攪局,就沒有如今最佳的成果。
可以說,朱立倫也是大功臣,更是大贏家。因為如果“藍白合”破局,國民黨“二零二四”必定敗選,朱立倫就勢將會成為黨內眾矢之的,不但是必須引咎辭去黨主席職務,而且也可能會令其政治生命提前結束。在馬英九助力實現“藍白合”後,即使是由於“非戰之罪”而導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失利,但國民黨與民眾黨的“立委”議席可能會過半。這樣,他就可以續任黨主席,而且倘藍白共推的“總統”人選獲勝,他還將會有很大機會在聯合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
柯文哲事後說,他在政黨協商中受到朱立倫的“突襲”,對其提出的“民調積分計點制”方案完全沒有準備。而這個方案是對自己頗為不利的,尤其是其中若民調在誤差範圍之內,侯友宜獲加一點;倘是超出誤差範圍,柯文哲獲加一點的設計,就是完全傾向於侯友宜。一方面,近期的多個民調,大多顯示侯友宜高於柯文哲;另一方面,即使是有某些民調機構的數據,是柯文哲高於侯友宜,但卻是在誤差範圍之內。朱立倫就是抓住了柯文哲“禮讓三個百分點”,而做出此設計,令到柯文哲不好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