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稅收數據反映了經營主體的運行狀況,具有“全、快、細、准”的獨特優勢和較強的權威性、系統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如何將企業的涉稅數據轉變為能夠精準描繪企業創新實力的數字畫像,從而促進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向企業傾斜,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活力?
今年6月,由復旦大學公共績效與信息化研究中心、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和廈門火炬高新區稅務局三方聯合編制發布的“企業創新稅收指數”,拓展了“以稅輔政”和“以稅助企”的新路徑。
記者瞭解到,稅收大數據經過科學的整合分析,以及反復測算驗證,變為能夠精準描繪企業創新實力的數字畫像,並促進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向企業傾斜,解決創新配套不足、融資難融資貴等掣肘問題。在一幅幅精細的“畫像”裡,企業創新情況被轉換為可見的數字,企業創新活力被進一步激發。
指數發布以來,“企業創新稅收指數”乘數效應不斷釋放,廈門稅務部門不斷拓展提升稅收職能,打通資金鏈串起創新鏈,撬動各類創新要素資源推動科技企業雙鏈融合,為經營主體營造更加優質高效的創新環境。
“指數發布後,銀行部門充分認可公司的創新潛力,給予了1000萬元的‘研發創新稅易貸’授信額度。我們已經提取使用了其中將近800萬元貸款,一部分投入到更高性能的檢測設備研發中,一部分投入到日常經營中,提高企業的存貨周轉率。”廈門一家微電子裝備公司財務總監趙群表示。
如今,通過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信用+指數+金融”的新模式,正有效提升科技企業要素配置效率,滿足科技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據瞭解,截至目前已有8家銀行落地純信用免抵押“研發創新稅易貸”等信用融資產品,幫助92家企業達成信貸融資意向8.56億元,另有2戶科技企業與投資機構達成9000萬元股權融資意向。
運用“信用+指數”,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都能夠得到精準有效的外部支持。
“我們通過指數單戶得分報告,深入瞭解企業創新各維度優劣勢和信用建設情況,這也幫助我們及時發現短板和改進策略。”一家專注於原位電鏡樣品台系統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公司財務總監張志強表示。
據廈門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信用+指數”模式在政府調整產業規劃、配置創新資源、考核創新工作等方面大有可為。如運用指數“市場認可”維度評價結果,篩選市場轉化率較低的企業,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本地推廣,目前已發掘0.76萬購銷配套的潛在交易鏈條,幫助30餘戶本地鏈主、鏈屬企業成功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