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發燒友”激增凸顯文博魅力
http://www.CRNTT.com   2023-11-21 17:02:40


  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網評:“發燒友”激增凸顯文博魅力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思輝

  近日,不少網友被一份標注得密密麻麻的網絡地圖所震撼。將地圖放大後,博物館、古塔古寺等,每處文物古跡的坐標都清晰可見,跨越數千年的文明被直觀呈現在人們眼前。這是一位90後文物愛好者實地探訪、繪制的“全國文物古跡地圖”。這位年輕人對文物的喜愛並不另類,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文物古跡產生濃厚興趣,“發燒友”不斷增多。

  “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那些看似沉默不語、缺乏生趣的文物古跡實則記錄著歷史煙雲、承載著星移鬥轉、銘刻著古往今來。細細觀察,可見它們身上寫滿的故事;用心感受,耳畔似有遙遠的訴說。每一處文物古跡都是人們追古溯源的物質載體,都是一代代國人共有的財富、共通的話題。在人們的傳統認識中,喜歡文物古跡的大多是年長者,其實不然。每個年代都有那個年代的潮流,對文物古跡的欣賞、研究、喜愛,正是一代代潮流起落沉澱下來的不變經典。它集合了人們文化認同的公約數,一旦被喚醒,就會蔚然成風。

  近些年,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文博熱”不斷升溫。影視文藝作品《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火爆“出圈”,“國寶達人”頻出,故宮文創產品成為時尚話題,逛文博院館成“新年俗”……安靜恬淡的博物館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新寵,分散各地的文物古跡成了大家的共同話題,原因何在?歸根到底,還是文化認同感的牽引。文化的認同,讓一代代年輕人對文物古跡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自然生發出尊重與敬畏。某短視頻平台發布的《2023博物館數據報告》顯示,00後中愛看博物館相關視頻的群體比例相較其他年齡段更大。有平台統計,關注博物館信息的人群中,18至30歲的總占比接近50%。當文物古跡越來越被“寵”,聚起越來越高的人氣,很多喜愛之外的價值和意義,如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對家國情懷的體悟,就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了。

  有人擔心“文博熱”只是一陣風,由此呼籲設法“保溫”。在筆者看來,“文博熱”或許有冷熱不均的時候,但我們不能小看它的時空穿透力,一代代人的喜愛與傳承,本身就是最好的“恒溫環境”。有人反對在博物館和文物古跡中引入時尚元素,認為這是對文物古跡的不敬。以筆者之見,文物古跡不是古板的腐儒,而是開放的智者。不論是方便拍照打卡的場景設計,還是劇本游、夜宿博物館等趣味活動,抑或是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數字化手段,只要和歷史文化、文物古跡關聯起來,能夠寓教於樂,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哪怕只是單純地讓年輕人開懷大笑、緩解身心壓力。

  華夏文明,燦若星辰;文物古跡,遍布神州。每一處文物古跡都是一本書,等待著一代代年輕人去親近、探訪、品讀。時光荏苒,文物長存。一代接一代的年輕人追光而來,他們意氣風發、臉龐上揚,共通的是喜愛、凝聚的是認同、賡續的是文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