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據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1月23日報導,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對於烏克蘭在此過程中所需要的東西,大部分關注點集中在軍事硬件上:坦克、戰鬥機、導彈、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大炮以及數量龐大的彈藥。但是外界討論不多的一個薄弱點在於電子戰,迄今為止,烏克蘭的西方支持者對解決這個問題沒有表現出多少興趣。
報導稱,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塞思·瓊斯說,俄羅斯多年來一直“極其重視”利用本國軍工複合體發展強大的電子戰實力,從而對抗北約高度網絡化的武器系統。但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瓦列裡·扎盧日內將軍說,烏克蘭在衝突之初就發現自己擁有的主要是蘇聯時期的電子戰系統。最初,這種實力上的懸殊沒有產生多大影響,但隨著相對靜止的接觸線出現,俄羅斯能夠將可怕的電子戰資產部署在它們能夠產生最大影響的位置上。
報導指出,更令人擔憂的是,俄羅斯電子戰系統對抗大量廉價無人機的能力不斷增強,而烏克蘭一直在利用這種無人機執行各種任務,從戰場偵察與通信到針對坦克等目標製造撞擊後的爆炸。
烏克蘭訓練了約1萬名無人機駕駛員,他們現在經常與手法越來越嫻熟的俄羅斯電子戰操作員展開貓捉老鼠的遊戲。在戰場上受到青睞的無人機價格低廉,每架成本不超過1000美元,烏克蘭正在大批量製造這類無人機。不過,俄羅斯電子戰系統有時可造成烏無人機每周遭遇超過2000次損失,有的是導引系統出了問題,有的是無線電控制環節受到干擾,操作員無法正常操控它們。這些遭到破壞的無人機漫無目的地在空中盤旋,在電量耗盡後墜落到地面。
無論是強化這些無人機的抗干擾能力,還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它們在飛行時無需與人類操作員保持實時聯繫,目前都不是可行的選項,至少對微型無人機來說是這樣。
報導稱,俄羅斯在無人機戰爭中取得的越來越大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與它能夠投入戰場的電子戰系統密集度有關。倫敦智庫皇家三軍研究所今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俄羅斯在前線每10公里就部署一套重要的電子戰系統。他們認為,在俄羅斯部署的諸多電子戰系統中,車載的“野薔薇-航空”系統對烏克蘭的無人機尤其具有殺傷力。該系統的打擊範圍為10公里,能夠接管無人機的控制權,同時獲取無人機駕駛員所處位置的坐標,可以精確到1米範圍內,並將這一信息發送給炮兵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