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目標,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等作出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製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經濟日報發表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曲阜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陳慶國文章認為,具體來看,應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戰略產業向高端邁進、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和科學布局未來產業為著力點,推進新型工業化。
一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構建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傳統產業是基礎。當前,傳統產業正向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集群化和綠色化轉型升級。應推動原材料科學化儲備、集約化供應、數字化分配,發揮數據資源優勢,提高原材料供應的精準度;推動生產設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在工廠安裝配備數字控制、智能運轉、綠色排放的高端生產設備,實現傳統產業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推動生產管理科學化,激活技術、設備、資金等各個要素的動能,不斷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融合,建設和運營產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質保監控和營銷分銷平台,建設新型數字化消費場景和智能化消費模式,實現生產生活用品的數字化流通、智能化分配和綠色化消費。
二是推進戰略產業向高端邁進,掌握主導權。戰略產業主要包括基礎產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是新型工業化的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涵蓋門類廣、涉及領域多,對於基礎產業,需系統推進基礎算法、基因技術、互聯網根服務器、新一代生物制藥、新材料研製等多個領域、多個方向實現多端創新與突破。對於主導產業,應系統推進新材料、新算法、新裝備、新能源、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高端裝備的原創製造、自主製造和整體製造,實現主導產業的高附加價值生產、高價值產品開發和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對於支柱產業,應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發揮鏈主企業帶頭作用,集合社會、高校、企業創新資源,重點從人才、技術、設備、市場等多個維度推進重點領域創新突破,以高端產品製造帶動項目高端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