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我國人口流動新特徵新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3-11-28 08:45:20


 
  人口流動群體構成日益多元,男女老少、各民族、跨國別共同參與

  在人口流動性不斷提高的同時,參與流動的群體也日益多元。這一方面體現在流動女性、流動老人、流動兒童以及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大上,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流動人口的統計口徑之外,跨越國境來到中國的國際移民迅速增多。

  過去,因受到經濟因素驅動,中國流動大潮中主要以青壯年男性勞動力為主。但這一情況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在2010—2020年間,流動人口性別比從114下降到了112,顯示出女性占比正在逐漸提高。在流動人口的年齡構成中,雖然勞動年齡階段流動人口仍是主力,但其占比已經出現了下降的情況。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流動兒童和流動老人的規模和占比都出現了大幅度上升。從性別和年齡結構顯示出的流動人口群體多元化,實際上反映的是從過去單槍匹馬的個體化流動逐步朝著居家遷移的家庭化流動轉變。

  人口流動群體日益多元化的另一重要例證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迅速增加。2010—2020年間,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規模從1526萬人增加到3371萬人,淨增加1845萬人,增幅高達近121%,占流動人口規模的比例從6.9%上升到了9.0%。更為重要的是,在2020年,少數民族人口流動參與度(26.9%)歷史性地超越了漢族的人口流動參與度(26.6%),這說明少數民族人口更為積極地參與到人口流動中來,民族結構顯示出的流動人口群體多元化,反映出我國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斷深化,這也要求我們要順應各民族人口大流動、大融合的特點,充分認識到民族工作在流動人口治理體系中的重要性。

  人口流動群體多元化的趨勢不僅局限於流動人口內部構成的不斷豐富,流動人口定義口徑實際上限定了其只能捕捉到國內的人口流動,而跨越國境來華的國際移民也在當下的人口流動大潮中逐漸興起。根據普查數據,2010—2020年間,在華國際移民的規模從59.4萬人增加到了84.6萬人,增幅為42.4%。而在國際移民的流入地上,雲南成為了國際移民最主要的流入地,其次為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可以預計,未來我國國際移民將呈現出西南邊境地區和東部發達地區的國際移民雙流入中心的局面。

  從過去人口流動群體相對單一,到現在多元化的流動參與,離不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形成的對人口流動更加接納包容的社會環境。而多元化的流動人群也意味著人口流動背後必然有著更加多元的驅動因素,也意味著更廣泛的流動人口需求得到滿足。這勢必要求人口流動治理體系包含更廣泛的治理主體,解決更多重的治理議題。

  流動人口仍主要流入東部地區,人口回流中西部逐漸顯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大量流向經濟率先發展起來的東部地區。而隨著新型城鎮化和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自2000年開始,流動人口在區域之間分布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東部地區雖然仍是流動人口最主要的流入地,但東部地區流動人口的占比在2020年已經下降到了46.9%。與之相對應的是,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流動人口占比出現了明顯上升,分別從2000年的15.8%和22%上升到了2020年的21.6%和24.5%。同時,人口從東部地區回流中西部地區的現象在近年也逐漸顯現。當前的人口流向,已經不僅是由中西部流到東部的遷移流所主導,近年來,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因為其良好的發展勢頭,已經開始成為流動人口新的增長點。

  流動人口的分布直接關係著勞動力的空間配置,對於我國區域均衡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流向的分布也直接決定了不同地區流動人口對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是動態完善人口流動治理體系的基礎。當前我國人口流動所呈現出的空間特點變化,更加凸顯了人口流動治理體系對於推動流動人口區域協調布局的重要性,也要求政府和學者持續跟蹤、監測,把握流動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向的最新形勢。

  人口大規模流動本質上是在當前地區間發展存在差異的社會發展階段,人們通過流動促進自身的發展,進而實現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說,人口流動就是發展的內在組成部分,對於人口流動的保障和支持,本質上就是對我國人口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和支持。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段成榮、邱玉鼎(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