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登記之後,三組候選人都獲得各自政黨認同者八、九成以上的支持,可見政黨認同的變化還是此次大選的首要看點。相對比較起來,國民黨及民進黨有更龐大的組織及資源可以動員各自政黨的支持者,國民黨侯、趙兩位候選人高度互補,逐步拉近與民進黨賴、蕭的差距應該是大勢所趨。民眾黨最主要的支持者是青年選民,是最不穩定的支持群體,也是過去兩次大選最關鍵的投票群體,具“空氣票”、“厭藍厭綠”特性的青年選民,在兩黨強攻之下還能剩下多少?也是另外一個非常關鍵的看點。
其次,從候選人來看,三黨主要候選人都已獲提名數月,彼此交鋒纏鬥,大概優勢劣勢都已清楚呈現,但各自副手卻剛加入選戰,在僅剩非常有限的選舉時間裡,必然會被放大檢驗。從這幾年台灣選舉走向,可以看出負面選舉影響越來越大,候選人所有道德操守、偏好傾向、學經歷都會被放大再放大檢驗。以候選人為主要標的之負面選舉,應該也是接下來大選非常重要的看點。
此外,因為三方競逐,各自陣營的攻守策略一定會影響選戰走向,比較幾位副手候選人的政治歷練,毫無疑問,國民黨副手趙少康是一個極大的變數。目前看起來三方各自攻守方向應該相對確定,但幾位正、副候選人如何運用及成效如何,尤其在辯論交鋒場合表現如何?也是相當重要的看點。
最後,台灣選舉動員主要包括組織動員及文宣議題動員,地方選舉前者影響較大,但在全台性的大選後者影響更大。組織動員除了前述透過政黨組織體系進行動員外,還有資源的獲取與運用、組織活動造勢、社群網路連結等等,特別是與“立委”選舉的結合動員,其成效如何也是重要的看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