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日本東北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發現,豆科植物雨樹下雨時合攏葉子的現象與溫度下降有關,一種控制雨樹葉子夜間合攏白天打開的分子同時充當著溫度感受器。相關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東北大學日前發佈新聞公報說,溫度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細胞活動的環境因素之一,因此,感知溫度對所有生物來說都非常重要,而植物感知溫度的機制一直是個謎。
東新華社報導,北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研究科教授上田實等研究人員注意到雨樹在下雨的時候會合攏葉子,研究後發現葉子溫度下降是觸發葉子合攏的原因。
雨樹夜間會合攏葉子,早晨重新打開,這種類似植物睡覺的運動稱為植物的感夜性。上田實等人2018年曾報告,控制雨樹感夜性的是存在於葉柄部位細胞中的鉀離子通道SPORK2。在本次研究中,他們又發現SPORK2同時也具備感知溫度變化的功能。
研究人員還發現豆科的另外兩種植物以及最常見的模型植物擬南芥的SPORK2直系同源基因的活性,發現這些基因合成的蛋白質同樣是
具備溫度感知功能的離子通道。這證明植物界可能普遍存在溫度感應分子。
公報說,近年來氣候變化給農作物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探明植物適應氣溫變化的機制對穩定糧食生產來說是一個緊迫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