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近10年來,中國民間投資在整體投資中的比重始終保持在55%以上,可以說是投資的主力軍。不僅如此,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提升,民間投資的質量也在持續改善。2022年以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低於整體投資,由此引發了市場各方的擔憂。一些關於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市場的“冰山”以及“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等說法,也從側面反映出民間投資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
北京日報發表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陸園園文章表示,民間投資增長乏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在近兩年經濟整體下行壓力下,加之國際形勢變化、海外市場收縮等一系列因素,企業家投資意願減弱。當前,民間投資放緩的幅度大於整體投資,顯示民營企業對未來預期謹慎,信心偏弱,投資和融資意願持續低迷。企業對未來經濟增長信心不足,獲得利潤和收入後就不願增加投資和消費,而是優先償還債務,並且降低新的舉債規模,無論資金成本有多低,都專注於修復資產負債表。
其次,民間投資門檻較高。近幾年來,北京始終把擴大民間投資作為穩定有效投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撬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但有的企業家認為,對民間投資而言,政府投資項目設立的門檻太高,這無形中大大限制了民間投資的參與度。
最後,政府落實未達預期。政策出台前需要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政策出台後需要全面評估實施成效,適時優化調整具體安排。例如,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會直接影響民間投資意願和投資回報。
文章指出,從企業家投資發展和運行情況來看,積極擴大民間投資,對於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促進投資與經濟平穩運行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於短期穩住經濟大盤,還有利於長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關鍵在於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要對標上海、江蘇、浙江營商環境指標,清理各部門各領域不利於民間投資高效落地的制度、政策障礙,不斷提高民間投資的效率。加大“雙招雙引”力度,為民間資本開辟“綠色通道”,對民間投資規模大、方向新、帶動效果好的,給予特殊貢獻獎勵。要全面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和“非禁即入”原則,支持民間投資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圍繞5G、人工智能、區塊鏈、自動駕駛、衛星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推動開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民間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特別是加強政府誠信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的規範性和公信力,提升民間投資意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