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COP28上,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承諾方面實現了多方進展。大會決議通過一項新的融資機制,通過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與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有關的各類損失和損害,截至大會閉幕,來自發達經濟體的承諾注資規模已超7億美元。聯合國下的綠色氣候基金、適應基金、最不發達國家基金等,均不同程度獲得資金支持。
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也在能源轉型中承擔起應盡責任。自2023年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後,截至10月底再創新高,突破14億千瓦,約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9.9%。預計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突破14.5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突破10億千瓦。
能源安全廣受關注
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能源轉型是否意味著要徹底淘汰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成為全球能源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風向標。COP28也因該問題而被拖入“加時賽”。在當前複雜形勢下,COP28最終協議未能給全球能源市場一個“明確答案”。
對於化石能源淘汰問題,相關國際組織、油氣企業等各方代表間分歧存在已久。此次氣變大會召開前,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發文表示,世界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需求都將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化石燃料時代已走向終結,新的大型化石燃料項目有成為所謂“擱淺資產”的風險。
但一些油氣企業代表並不認同化石燃料達峰說法。就在比羅爾發文後不久,美國油氣巨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紛紛完成新一輪油氣資源收購,預計將進一步增加油氣產量。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兩項重大交易表明,美國的油氣巨頭們押注石油和天然氣將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作為全球能源結構的核心。
與此同時,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也成為討論的主要焦點。一些依賴化石能源的國家希望重點開發CCS技術以減少化石能源碳排放,而不是減少使用化石能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使用CCS技術減排1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在50美元到200美元之間,目前全球僅少數商業設施應用,其批評者認為該技術過於昂貴且未經大規模驗證。
在眾多分歧中可以看到,保障能源安全仍是各方共同關注點。IEA報告中提到,在俄烏衝突下歐洲經歷的嚴峻能源短缺,提醒著人們在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對石油和天然氣安全的警惕仍然至關重要,要關注可負擔性風險、電力安全和清潔能源供應鏈的彈性。
展望未來,全球地緣政治形勢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為更好兼顧能源轉型與安全,全球能源市場可能仍需在震蕩波動中摸索前進。不過,距離全球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已過去50年,今天的能源決策者再次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能源衝擊風險,已具備更豐富的政策經驗和先進清潔技術。相信全球能源轉型之路雖曲折,但終將持續向前邁進。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