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銀行業發行永續債的趨勢也較受關注。杜陽認為,未來商業銀行仍有通過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金規模的需求。從國有大行來看,雖然當前資本充足率較高,但隨著TLAC(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總損失吸收能力)監管要求落地,仍需要加大資本補充力度。
根據《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加權比率應於2025年初達到16%。距離考核還有一年時間,這意味著入選G-SIBs(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國有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需要持有更多的高質量資本來對衝風險。
杜陽表示,以2022年年末數據計算,國有四大行仍面臨較大TLAC資本缺口,發行永續債是重要補充渠道之一。從中小銀行來看,其資本補充渠道相對較少,更需要通過發行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中小銀行是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提升資本充足率水平有助於增強“造血”能力,增厚風險緩衝墊。
“由於2024年商業銀行永續債或面臨集中贖回,以及國有大型銀行逐步補足TLAC缺口的需求,考慮到永續債的吸引力仍存,特別是2023年永續債市場表現較好,近期理財資金配置商業銀行永續債意願有所上升,總體判斷,2024年永續債發行規模有望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楊海平表示。
(來源: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