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更多中國文學作品帶給西班牙讀者
http://www.CRNTT.com   2024-01-10 16:33:13


馬諾·帕楓-貝利鬆與北大嚴復雕像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西班牙與中國的文學文化交流歷史悠久。數百年前,西班牙漢學先驅龐迪我、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為兩國文化交流奠定基礎;16世紀,西班牙傳教士高母羨將《明心寶鑒》翻譯成西班牙語,這是較早翻譯成歐洲語言的中國書籍。近年來,以馬諾·帕楓-貝利鬆為代表的新一代西班牙漢學家,接觸中文一手文獻,把更多中國著作帶給西班牙讀者。

  39歲的馬諾目前在巴塞羅那龐培法布拉大學教授中西翻譯,在巴塞羅那自治大學教授現當代中國文學與思想,同時還是巴塞羅那孔子學院的中文外教。他先後翻譯出版了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多部作品。2011年,馬諾與幾位熱愛中國文學的朋友一起創辦了“翻譯中國”(China-traducida.net)網站。該網站不僅收集已翻譯成西班牙文的中國文學作品,還定期發布他們自己的新譯作。馬諾將網站當作一片學術之外的中國文學園地,讓更多西班牙語讀者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

  “中國似乎一直都在我的生活裡,儘管我無法清晰地記起第一次聽到‘中國’的具體時間。在小時候,家人就告訴我,2000年我們會去中國旅行。這個承諾便一直在我腦海中徘徊。因此我很早就開始查找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資料。”馬諾回憶說。2006年,在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獎學金的資助下,馬諾的這個願望終於實現。

  馬諾畢業於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翻譯系,這所大學正是西班牙漢學發源地之一。大學期間,受益於張正權老師的中文和中國文化相關課程,他很快沉醉於中國文化中,從此一發不可收。本科畢業後,馬諾獲得來華留學的機會。2006年至2009年,他行走於中國大江南北,游歷眾多名勝古跡,兒時在書中讀到的中國變得清晰起來。

  在驚嘆中國地大物博、人文繁盛的同時,馬諾意識到,當時西班牙關於中國的書籍十分匱乏,因此他一到北京便迫不及待地買書。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他與校園內的嚴復半身雕像合影,並將照片珍藏起來。在馬諾看來,嚴復“信、達、雅”的翻譯思想對於今天的翻譯工作依然有重要意義,這也給他的翻譯之路帶來諸多啟示。時至今日,這張照片還總讓他回想起那段在中國的學習時光。

  2021年,馬諾翻譯的中國學者趙汀陽關於“天下”概念的著作,由西班牙艾爾德爾出版社出版。這是近十幾年來為數不多的譯成西班牙文的當代中國學術著作。據悉,目前該譯作已被西班牙國家圖書館以及西班牙德烏斯托大學、墨西哥學院等學術圖書館收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