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24-01-12 09:02:36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領會和理解好新質生產力,把握好其內涵特徵和核心標誌,有助於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發揮好中國獨特優勢,營造良好環境氛圍。

  新質生產力:新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深圳特區報發表廣東省委黨校教務處處長,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許德友、廣東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徐偉軍文章表示,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詞匯——“新質生產力”。在此期間召開的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通過上述重要論述,可以發現,新質生產力不同於以往傳統要素投入—經濟產出式生產力,其關鍵是以新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它代表了一種生產力的躍遷。縱觀人類發展歷史,新的科學技術應用催生新產業和新動能,形成科技創新與工業革命互為驅動的關係,進而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躍升。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各領域,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例如5G網絡改變了中國人原有的消費和社交模式,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重塑了企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

  “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論斷,是對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生產方式革新的全新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又具有深刻的實踐意義。需要特別明確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歷次生產力躍遷,中國都是旁觀者、追隨者,但進入新時代,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到大數據,從新一代信息、新能源到新材料,從基礎科學研究、新技術研發到產業化場景應用,中國處在跟跑、並跑和領跑的位置。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短期有利於提振發展信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中長期有利於中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

  文章分析,新質生產力依托於科技創新,但又遠超科技創新,它的完整鏈條至少包括:科學發現(基礎研究)→技術發明(科技創新)→產業轉化(創造新產業或改造舊產業)→廣泛應用(優化或重塑各類要素配置和生產生活方式)。所以,從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完整的內涵看,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視角看,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換言之,同樣數量條件下的勞動者和可用資料組合,能夠更高效地產出更多更高質量的社會所需。其中奧秘在於,作為勞動者的人,作為生產工具的技術和設備,作為勞動對象的產業載體和組織方式,本身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更具創造性、主動性和工作技能的勞動者,更有效率、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裝備,更富活力、更為優化的組織方式和運作模式。

  基於上述框架不難發現,要加快培育、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至少要在如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勞動者方面,要全面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建設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這其中的關鍵是教育和培訓。二是生產工具方面,要對勞動者所使用的“裝備設備”進行革命性更新,用足用好新型生產工具,大幅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效率,特別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補短板、築長板、重視通用技術,賦能發展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三是生產關係方面,要形成更加均衡、更加和諧的人與人的關係,這種關係能夠最大程度地釋放和激發所有人的活力和創造力,重塑傳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人際關係,形成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綜合來看,要從勞動者、生產工具、生產關係等多方面下功夫,通過改革和革新、開放和放開、創新和創造,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到新質生產力領域,加快提升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加速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競爭新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