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王家衛導演的最新作品電視劇《繁花》最近在內地迅速走紅。不僅上海本地觀眾津津樂道,各地年輕人也忙著追劇。更有趣的是,《繁花》中的諸多香港元素,引發在滬港企港商關注,一股久違的滬港懷舊風一時興起。
“有人覺得,導演用鏡頭‘寫’的是‘香港’,不是‘上海’;我倒是覺得,上海和香港,本來就是這樣深深連結在一起的。小說中如此,電視劇也是。”在《繁花》原著作者、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金宇澄看來,從紙本到熒屏,《繁花》幕後是濃濃的滬港兩地情。
雙城故事多
《繁花》第10集,鐘鎮濤扮演的香港“廚神”突然“空降”上海黃河路美食街,在寶總和爺叔的幫助下,幫助了陷入困境的至真園女老板李李。劇中“廚神”駕到,盛況空前,觀眾跟著鏡頭領略了“仙鶴神針”“船王炒飯”等琳琅滿目、活色生香的港式粵菜,頂尖技藝在短短數分鐘內以極富衝擊力的近景呈現,引來網上熱議。
上海開埠180餘年,是一個五方雜處、中西交融的文化大碼頭,也是南北佳肴薈萃之地。20世紀90年代,上海黃河路美食街初興,街頭巷尾特色飯館百餘家,口味各不相同,但上海本幫與粵港菜系,一直占上風。
劇中至真園原型之一——黃河路苔聖園酒家的總經理祁文回憶,幾乎絕大多數精通本幫菜的餐館,也同時兼營港味粵菜。“滬港口味,天然融合,這就是一種上海特色。”
金宇澄的解讀則更加直白,他認為,改革開放最初的一個階段,香港就是上海人最熱衷、最夢想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很多家庭與香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者是你自己,或者是你周圍的人,家裡有親戚在香港。”他用上海方言生動講述了滬港緣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