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美國政黨政治兩極分化、黨爭白熱化愈演愈烈。今年1月3日法庭文件釋出後,西方社交媒體出現“特朗普登上蘿莉島”等圖片,後被證實為人工智能偽造。值得注意的是,1月5日,也是“國會山騷亂”事件三周年的前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開啟新年首場總統競選演講,並在演講中攻擊特朗普“有病”“對美國民主構成威脅”。感受到“明槍暗箭”的特朗普1月9日發文稱:“這就是民主黨對共和黨對手所做之事,因為我的民調大幅領先他們。”2024年,總統選舉迫近,美國黨爭和政治對立將繼續激化。有美國學者稱,在美國黨爭加劇背景下,“愛潑斯坦案”過去是、現在仍是“有用的政治工具”。
第三,以“反猶浪潮”為表現,美國社會撕裂與族群對立加劇。近年來,美國在支持猶太人方面出現越來越多雜音,2023年,新一輪巴以衝突加速了相關分裂,美國政界、學術界、媒體界等幾乎各領域為“挺猶”還是“反猶”爭論不休,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等人因沒有對校園“反猶”問題明確表態而遭批評,被迫離職。身為猶太裔、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等猶太勢力關係密切的愛潑斯坦,因“名單”一事再掀波瀾後,部分美國民眾的“反猶情緒”進一步升級,一些美國網友甚至在社交媒體發文,要“向激進進化,清除令人討厭的猶太人”。
多重撕裂影響下,美國民粹主義進一步加劇。而帶動民粹主義政治運動快速抬頭的特朗普,仍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絕對熱門,美國媒體稱他“仍有較大可能重返白宮”。美國社會在“反猶”間開展“大亂鬥”。近期,全美“反猶”暴力案件也激增,許多美國人被迫以各種方式掩蓋其種族身份。政治混亂與極端行動又將加劇不安情緒,激起民眾進一步反彈,甚至影響外溢、危及美國國家安全。
“愛潑斯坦事件”折射美國貧富差距加大、黨派對立與社會撕裂嚴重,根源在於美西方政治和文化的系統性缺陷。若美國仍不正視自身根本問題,任由金錢政治、黨派政治、虛假民主發展,只能一步步給自己系上“死結”。
來源:中國網 作者:師冠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