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民營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要素獲取渠道較為狹窄,資本、技術、勞動力獲取成本也相對較高,阻礙了其規模擴大、技術創新與雇用質量提升。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核心資源,在推動生產方式變革、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優化企業戰略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強調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民營企業要充分利用數據要素來化解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提高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數據要素×資本要素”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深圳特區報發表廣東工業大學經濟學院講師曾慶鐸、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校刊編輯部副主任、教授趙超文章表示,一是要盤活企業信用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將相關企業信用信息精準定位於對應的市場主體,形成多維度反映市場主體信用情況的精確畫像,提升政府部門、銀行機構對民營企業的真實客觀認識,弱化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信息不對稱,為民營企業獲取金融支持提供可信的數據支撐,從而破解企業在融資中難以匹配合適的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難以觸達企業的問題。
二是優化完善市場機制,鼓勵和推動各類金融機構、第三方數據服務機構等參與企業信用數據的共享和應用,形成市場化的企業信用評估體系,解決金融機構服務海量企業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
三是加強企業信貸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建設,提升企業貸款風險識別、預警、處置能力,積極打造智能化貸後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多維度監測等手段,及時掌握可疑貸款主體、資金異常流動等企業風險點和信貸資產質量情況,有效識別管控信貸風險。
以“數據要素×勞動要素”促進勞動力靈活流動與優化配置
文章指出,一是要借助數據要素減少結構性失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行為偏好進行分析,預判勞動細分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為勞動力技能的演變指明方向,通過安排新勞動要素技能培訓,有計劃地培養組織所需要的人才,減少結構性失業。
二是利用用戶畫像判斷未來勞動市場走向,提高勞動要素配置效率。完善互聯網招聘平台的數據匹配功能,根據求職者和企業需求信息,提升民營企業和勞動者之間匹配效率。同時,企業也可根據客戶數據分析更準確地預判市場需求,調整用工結構和人力資本配置,消除勞動力冗餘現象。
三是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新勞動業態的形成,依托數據要素的匹配、對接功能,助力勞動要素在不同地區完成線上工作的任務,促進勞動要素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和更靈活的時間尺度上進行高效配置,突破傳統的勞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