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
現在,盧策吾時常“出沒”於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內論壇和各大社交平台,因為網絡上活躍著大量的年輕人,他希望從中找到有科研潛力的學生。
方浩樹就是盧策吾發掘的青年才俊。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大三學生方浩樹在尋找碩士階段的研究方向,偶然間在論壇上看到盧策吾發布的課題組招生令。僅憑一封郵件往來和一次簡短面談,雙方便“一拍即合”。在方浩樹眼中,盧策吾更像一位“全能型”師兄,做得了學術、打得了網游,還能聊哲學、話人生。“他的風趣幽默無處不在。”方浩樹說。
盧策吾的課題組,自由探索、大膽創新的氛圍是鮮明特色,這也讓原本枯燥的科研變得更有趣。有一次,一位在國外生物實驗室的師妹聯繫方浩樹,稱他們在研究動物行為和腦神經的聯繫,但全靠科研人員用眼睛觀察,費時費力,對此十分發愁。此時,盧策吾團隊研發的人體姿態估計系統開源後,已得到國內外20多家技術公司的青睞。如果開發一個類似於人體姿態估計的動物行為數據集系統,自動監測分析實驗對象的行為,不就能實現人工智能自動實驗的功能嗎?方浩樹把想法告訴盧策吾後,立即得到了支持。
經過對1000多個視頻、圖片的解析後,他們開發出基於視覺的機器學習模型,形成了基於機器視覺學習發現未知行為功能神經回路的新研究範式,該項成果2022年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根據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這是盧策吾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理念。國內的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養剛剛起步,教材課程、授課模式都在摸索中。盧策吾在自己主講的課程上布置創新性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人工智能領域中的某個問題開展研究,鼓勵學生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在他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目標去創新,得到的鍛煉是普通報告作業無法比擬的。
“能者達人所不達,智者達人所未見。”盧策吾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學生做學術價值更高的研究。“如果你覺得一個創意,你不做也會有很多人做,那麼要重新評估一下是否要做。做原始創新和未知探索,即使失敗了,也能獲得超過原先維度的認知,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