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俄烏衝突已變成一場‘彈藥之戰’。”據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23日警告稱,目前,供應短缺已使烏克蘭軍隊在彈藥上開始實施“定量配給”,為繼續向基輔提供支持,有必要增加彈藥產量。此番表態正值俄烏衝突進入第700天,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為,隨著衝突的時間線拉長,戰場輸贏拼的實際是後勤保障,彈藥不足將無法支持持續的軍事行動,更無法取得勝利。在短期內,烏軍或將面對相對被動的局面。
據報導,23日當天,北約簽署了一項價值12億美元的彈藥協議。根據協議,北約或將購買約22萬發炮彈交付烏克蘭或補充本國彈藥庫,首批炮彈預計將在2025年底交付。“為了使我們能夠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增加彈藥產量是絕對必要的。”斯托爾滕貝格稱。
另據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18日在社交媒體發帖稱,烏軍彈藥嚴重短缺,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據《華爾街日報》稱,在前線的一個掩體裡,人們可以很容易聽到烏克蘭的彈藥供應減少得有多嚴重——俄軍每發射五六發炮彈,烏軍只還擊一兩次。隨著來自美國和歐盟的額外援助計劃停滯不前,烏克蘭軍隊正面臨彈藥、資金和人力短缺等多重問題。
軍事專家宋忠平24日對記者表示,當前烏克蘭對武器裝備、彈藥的需求是海量的,北約購買的彈藥根本無法滿足烏克蘭的需求。“烏克蘭彈藥缺乏的根源,不是北約和歐盟沒有能力,而是這些國家的相互推諉,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比如,這些國家願意提供給烏克蘭的彈藥都是庫存的、二手的、被淘汰的,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把新生產的裝備和彈藥拱手相送,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賠本的買賣’。”
軍事專家魏東旭24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俄烏衝突將滿兩周年之際,整體戰局呈現膠著態勢。“尤其是在雙方對峙的區域,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彈藥消耗戰。一方面,俄軍的坦克和火炮得到俄軍工體系源源不斷的支援,坦克和榴彈炮的炮彈是充足的,不僅可以有效幫助俄軍一線作戰步兵防禦陣地,也可以使烏克蘭的裝甲作戰力量不敢輕易靠近。另一方面,烏克蘭軍隊當前彈藥存量嚴重不足。烏克蘭的軍工體系已被最大程度破壞,只能依托西方提供的彈藥,比如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炮彈庫存不足,而西方的生產能力又非常有限。在此情況下,烏克蘭重型火炮支援能力被嚴重削弱,一線作戰的步兵很難守住陣地。”
據報導,在彈藥缺乏的背景下,一線烏克蘭部隊正尋求更多使用載有爆炸物的無人機阻擊俄軍。但據烏克蘭相關負責官員稱,無人機無法完全取代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