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時逢休耕,廣東河源市龍川縣,良田靜靜。鶴市鎮二橋旁,人頭攢動,鎮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開工奠基。
產業園配套稻穀烘幹加工中心、育秧育種中心等設施,“預計一期年烘幹稻穀3000噸,儲藏量1200噸。”鶴市鎮黨委書記陳暢說,鎮裡建起強村公司,要好好推廣特色產品“絲苗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
為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龍川縣組織各鎮向浙江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組建強村公司,探索解決鄉村產業存在的原始資金不足、市場化程度不高、發展方式單一等問題。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補強原始資金厚度
綠美鶴市建設工程實業有限公司,是鶴市鎮組建的強村公司。翻開公司章程,陳暢介紹:“2023年3月,公司註冊成立,由9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抱團組建。”
“註冊資金400萬元,每個村(社區)平均要出40萬元。有的底子薄弱,拿不出來。”陳暢說,“原始資金不足也是鄉村產業發展普遍面臨的困境。”
籌備會開了3次,鎮裡把村民最關心的股權、章程和運營管理細則等問題一一釐清。公司實行認繳制,第一年由各村(社區)認繳5萬元、分10年繳足。兩周內,河源市第一家強村公司建了起來。
承建項目隨後啟動:鎮行政服務大廳窗口建設、村級自來水廠提升、鎮街道路路面翻新、綠化管護……公司前期通過承接政府性項目獲得收益,隨後逐步對接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