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龍年春節將至,特區政府將在各口岸加強人手協調運輸和通關服務,便利旅客歡度佳節。由海關、警務處、入境處等部門成立的跨部門聯合指揮中心將啟動,監控各陸路邊境管制站的情況,亦會與內地對口機構保持密切聯繫。保安局亦會適時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密切監察及統籌各口岸的公眾秩序。特區政府為迎接春節黃金周未雨綢繆,值得點贊,但仍然不能麻痹大意。
旅遊業在香港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不小,且關係到零售、飲食、交通、酒店等多個行業,對香港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可小覷。在香港樓市及股市不振、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旅遊及零售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根據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的數字,本港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63億元,按年升7.8%;2023年全年零售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4067億元,按年升16.2%,其中珠寶業表現最佳,零售貨值增幅達50%。有關數據為特區政府日前公布的香港經濟增長率提供了依據,去年本港經濟增長3.2%,私人消費和旅客增加是主要動力。
展望新的一年,外圍形勢仍充滿不穩定性,香港經濟發展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就旅遊業而言,香港面對的競爭加大。中國與泰國、新加坡互免簽證協議即將生效,內地旅遊業興起“星馬泰說走就走”的熱潮,泰國總理親自歡迎中國旅客前往。有關安排有可能分流走部分內地客;但另一方面,香港位於內地與星馬泰之間,只要香港做得好,會吸引遊客將香港加入其行程表,變成“星馬泰港游”,香港反受其利。
特別是,特區政府推動盛事經濟,今年上半年就有80項大型盛事舉辦,這會發揮磁石效應。還有,香港社會盼望重推深圳“一簽多行”政策並擴大至廣東全境,也期望增加內地遊客跨境消費免稅額,若這些措施能落實,對香港旅遊業有重大提振作用。
香港正廣拓客源,問題是,香港準備好了嗎?接待能力、應變能力提升了嗎?多年前,因為內地遊客大增而配套工作跟不上,衍生出不少矛盾和摩擦。一個月前的除夕夜煙花匯演,吸引大批內地客光顧,但不少人連夜返程時卻因為通宵關口不足、交通工具不足,以致有家難歸,甚至不得不露宿香港街頭,引起各方關注。這些事實都說明,香港在接待與應變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不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