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近日,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2023年年會召開,會議旨在整體推動風濕免疫學科發展,實現全國專科醫師的診療水平共同發展,以規範臨床診療路徑,加強各級醫院風濕免疫學科科室建設。會議現場,北京電力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王炎焱接受新華網採訪,分享風濕免疫疾病學科建設相關話題。
新華網:北京電力醫院在風濕免疫病治療上,有哪些特色診療技術和研究成果,是如何服務於廣大風濕疾病患者的?
王炎焱:在常規治療外,北京電力醫院風濕免疫科還開展關節腔穿刺技術,針對單關節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此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在骨關節炎的注射治療方面,在風濕科領域擴展了骨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的應用,並引入了PRP治療(富含血小板血漿關節腔穿刺)。這些新技術為骨關節炎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可能性;
在早期診斷強直性脊柱炎方面,北京電力醫院通過核磁共振技術對炎性腰痛病程較短的患者進行早期篩查,以實現脊柱關節炎早期診斷和治療,為廣大風濕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個性化的診療服務。
新華網:在風濕免疫科學科建設和人才管理方面,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議?
王炎焱:以北京電力醫院為例,作為三級醫院,風濕免疫科室要先確定定位,並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開發新的診療技術和早期診斷方法。這種策略有助於保持和提高科室的影響力,並在學科發展中走在前沿。
此外,在人才梯隊培養上,吸引並培養年輕有能力的醫生是科室發展的關鍵。可以通過招聘和培訓,助力科室在臨床、科研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發展。
最後,希望通過社交平台的宣傳,將風濕免疫疾病進行科普和宣教活動,吸引更多中層以上的人才加入的同時,為廣大患者提供多元的疾病治療常識。
新華網:在風濕性疾病管理上,目前有哪些創新的管理模式和治療方法?
王炎焱:風濕性疾病的管理是一個長期且綜合的過程,以北京電力醫院為例,我們在這方面採取了多項創新舉措,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首先,醫院通過建立慢病管理模式,將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管理經驗引入風濕性疾病的管理中。該模式從患者診治開始,通過建立清晰的隨訪計劃和治療評估,實現患者個性化管理。醫院還利用微信群和線上線下教育活動,建立針對不同風濕疾病的微信群,並定期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健康教育活動,促進患者之間的互動和知識分享,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醫院對科室的發展進行規劃。考慮到醫院所處的環境和資源,醫院制定了科室的發展規劃,包括與其他醫院的合作,推動科室發展壯大。醫院還充分利用醫院轉型的機遇,整合資源,提高科室的影響力和服務水平。此外,醫院還積極開展多學科合作,特別是針對免疫性不良妊娠等問題,與其他科室展開合作,加強對患者的管理和治療,為國家人口發展做出貢獻。
在未來,醫院計劃進一步深化慢病管理模式,完善隨訪計劃和治療評估,加強對患者生活方式管理和用藥指導,實現精準化管理。同時,醫院將繼續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科室的發展規劃,深化與其他醫院的合作,提升科室的影響力和服務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醫療服務。
新華網:在風濕性疾病治療方面,您有哪些新的體會和經驗?
王炎焱:風濕性疾病的範圍十分廣泛,且在近年來不斷有新的風濕病被命名,這使得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和管理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化。其中,炎性關節炎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類別,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慢性炎性關節炎。針對這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抗炎為主,以及控制疾病的進展。抗炎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和激素類藥物,控制疾病進展的藥物主要是慢作用抗風濕藥。此外,生物制劑也是目前治療的常用藥物,其出現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著里程碑式的改善,但隨著治療選擇的增多,患者需要更多地瞭解如何合理使用這些藥物。
除了炎性關節炎,另一組常見的風濕性疾病是結締組織病,如紅斑狼瘡。針對這類疾病,主要的治療藥物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而近年來生物制劑也開始應用於這些疾病的治療中,特別是針對紅斑狼瘡,生物制劑的應用正逐漸增多。
總的來說,風濕性疾病的治療和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但同時也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以確保合理使用藥物,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