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以科技創新驅動關鍵核心領域強鏈補鏈。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真正要把科技創新的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須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瞄准關鍵核心領域產業鏈堵點難點,加速應用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強鏈補鏈,確保產業鏈安全穩定。一方面,聚焦重大戰略,集中創新資源在優勢產業領域強鏈。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產業處於並跑乃至領跑位置。未來,應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等戰略任務,進一步引導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資源向優勢產業領域集聚,在研發製造和推廣應用兩端發力,增強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把控。
另一方面,著眼未來發展,加大新興產業領域補鏈扶持力度。準確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戰略必爭領域,前瞻性布局生物製造、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前沿賽道。引導鼓勵領軍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通過資源互補與協同攻關,加強基礎研發能力,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著力推動實現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強對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的政策激勵,全力開拓和豐富新興產業上下游全鏈條技術應用場景,牢牢掌握新興產業發展主動權。
以數智賦能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數據、雲計算等數智技術發展勢頭迅猛,成為生產要素變革、生產動力重塑的關鍵變量,深刻影響生產力躍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顯示,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0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超40%。在此背景下,積極推進重點產業全鏈條數智化改造升級,著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助於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產業鏈布局,推動我國產業鏈高效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