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歲末年初,不少跨國公司陸續發表財報,公布其在中國市場表現,肯定中國市場在其全球商業版圖上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某些西方機構和媒體頻頻唱衰中國經濟,甚至鼓動跨國公司“帶上利潤離開”。這與跨國企業在華經營活動和實際感受形成巨大“溫差”。
在中國做生意到底有沒有賺頭?多數跨國公司打算獲利了結,還是繼續深耕?國際商界為啥反對“脫鈎”?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探究竟。
不舍市場機遇
“中國不僅是關鍵市場,更是人才和創新的重要沃土,對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譚森在該機構近日發布的報告中如是說。該報告顯示,2024年,約半數受訪企業將保持在華投資規模不變,近四成計劃在華增資,視中國市場為企業戰略重點以及看好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勢頭是其增資首要考量。
從這份報告看,在華美國企業並不相信部分西方媒體質疑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說法。新華社記者採訪瞭解到,去年霍尼韋爾、康寧等不少美企的多項中國業務都取得積極進展。
近期公布的相關公司財報顯示,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市場的判斷具有堅實基礎,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沒有改變。2023財年,歐萊雅、博世集團在華銷售額增長均超5%,蘋果公司大中華區營收約占公司總營收五分之一。星巴克2024財年第一季度也實現不俗增長,在中國內地市場淨新增門店169家。
擁有肯德基和必勝客等知名餐飲品牌的百勝中國公司日前公布財報顯示,公司去年總收入較上一年增長15%;淨新增門店1697家,超過全年淨新增門店目標。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表示,公司十分看好中國市場廣闊的增長機遇,未來將繼續擴大目標市場,滿足這些地區長期消費升級帶來的需求,深深扎根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