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記錄國家發展進程,描摹人民生活面貌,刻寫國家追夢圓夢的時代印記,以藝術塑造和表達的不斷創新,形成愈加豐富的形象演繹與深刻記憶。
2、反映時代大潮中百姓生活變遷
春晚用舞台藝術記錄國家年度大事、社會風尚、生活時尚、文化走向;用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現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生動圖景。縱觀春晚節目,一年年的舞台變換與中國歷史發展、社會轉型進程相伴相隨,反映的正是時代大潮中,百姓生活向好變遷、向美提升的歷史過程。
語言類節目是備受觀眾期待的重頭戲,將這些節目串聯起來,我們在言語間聽到的是人民生活邁向富足的鏗鏘腳步聲。1989年春晚小品《懶漢相親》中,來相親的魏淑芬對彩電的關切,映射出在黑白電視機基本普及之後,農民對以彩電為代表的新家用電器的追捧。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中國百姓對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追求。1997年春晚小品《紅高粱模特隊》中,新農民不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不僅轉變成為養雞養鴨專業戶、種糧大戶,還擁有了自己的現代時尚生活。2023年春晚小品《馬上到》中的快遞小哥,正是城鄉融合發展後進城成為新市民的農民代表,他們“不急不躁、樂觀微笑”,為更美好的明天繼續奮鬥。春晚小品的“戲說”,成為觀察中國發展進程的一個窗口、一面鏡子。
作為中國人的文化“年夜飯”,春晚一直在聚焦每個普通人不平凡的故事,為每一個追夢的普通人加油喝彩。衹有關心關注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一個節目,才能贏得觀眾的認同和點贊。2021年春晚特別節目《向祖國報告》中,“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代表登上舞台,和全國人民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展現了從普通百姓視角看大事、講身邊事、說自己事。當2023年《你好,陌生人》、2024年《如果要寫年》等明亮溫暖的歌聲響起,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被捕捉到,春晚舞台令“燈火裡的中國”變得具體而生動,把“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舞台氛圍傳遞給千家萬戶。2024龍年春晚舞台把“人民性”作為全部設計的基座,一改往年分會場內容相對獨立的設計,把舞台擺到百姓家門口,串聯起“1+4”五地春晚會場,數千名普通群眾被邀請到舞台現場參與表演聯歡,享受著屬於自己的春晚,讓整台晚會氣韵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