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獲悉,該院聯合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腎透明細胞癌的惡性發展模式。研究團隊據此建立了腎透明細胞癌分子分型體系,這對指導診斷、手術治療方式、臨床用藥及預後評估等有著指導意義和臨床價值。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
腎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腎透明細胞癌是腎癌最常見的類型,有較高侵襲性和轉移率。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泌尿外科教授諶科介紹,約20%至30%的腎透明細胞癌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就已經出現轉移。對於無轉移的腎透明細胞癌患者,通常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定期復查。即便如此,術後仍有近20%患者會出現復發或轉移。
“長期以來,業界缺乏準確評估腎透明細胞癌術後復發轉移的依據及相應標準,很難提前採取措施控制腫瘤進展。這類患者往往還對傳統的放化療不敏感,對一線治療中的靶向治療容易產生耐受,免疫治療的響應率也不高。”諶科介紹,研究腎透明細胞癌的發生發展機理,制定其分子分型診療策略,對延長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據介紹,研究團隊從腎透明細胞癌腫瘤樣本大隊列出發,建立了腎透明細胞癌新型分子分型的臨床診療體系,確立了4種分子亞型,發現“去透明細胞分化”亞型是術後復發轉移風險較高的腎癌亞型。同時,研究團隊還在III期臨床試驗中對4種分子亞型腎癌的藥物治療效果進行了評估,並據此制定了相應診療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