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日本“3.11”大地震至今已過去整整13年。大地震造成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嚴重放射性物質洩漏事故,留下了包括核污水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後患。受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日本至今仍有近3萬人被迫疏散在外、背井離鄉。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對福島核電站的報廢工作至今遙遙無期,只顧進行核污水排海的表面工作,而廢棄核燃料棒的處理工作卻停滯不前。
日本國家警察廳的數據顯示,“3.11”大地震造成15900人死亡,2520人失蹤。根據重建機構的數據,截至2023年12月底,因傷病加重等與災難相關的間接原因死亡人數已達3802人。重建局稱,截至今年2月1日,仍有29328人被迫過著避難生活。
福島第一核電站正進行第四輪核污水排海,而下一輪排海最快將於下月進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將繼續對排海計劃進行“確認性檢測”,以評估日本分析污水的能力。據報導,中國將首次參與此項檢測,與韓國、瑞士等國的化驗機關一同對IAEA放流樣本進行交叉驗證。
輻射魚頻現 東電加強防護網
東電此前已在核電站附近設置多處防護網,但近年來,福島縣近海捕撈的海魚仍多次被檢測出含有超標的放射性物質銫。自2019年來,福島縣的海魚多次被禁止上市銷售。去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靠海側的防波堤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檢測出銫的活度達到每公斤1.8萬貝可,是日本有關標準的約180倍。
共同社10日報導,第四輪核污水排海進行之際,東電在福島核電站附近新設置了耐用性更好的網,長約500米,圍住了核電站1至4號機組的取水口周邊,試圖避免再有受輻射污染的漏網之魚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