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演講,除了高調宣揚任內工作亮點並為即將到來的大選造勢,這位承諾“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的總統再次毫無意外地提及中國,稱美國希望與中國競爭,而不是衝突,同時聲稱:“在21世紀的競爭中,我們更有能力戰勝中國或其他任何人。”
雖然涉華篇幅不多,但字裡行間“對抗中國”的底色依然明顯。這表明,儘管當前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但美國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競爭對手”和“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的定位不會改變,兩國關係重返健康穩定軌道的互信基礎依然脆弱。
中美兩國元首去年在舊金山達成重要共識,為雙邊關係止跌企穩注入正向預期。然而美方說一套、做一套,所做承諾沒有真正兌現。從切斷北卡羅萊納州某軍營使用的寧德時代儲能電池連接,到以“港口安全”為名計劃投入巨額資金更換全美港口中國產起重機,再到把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對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圍獵包括TikTok在內的中國多款應用程序等……美方打壓中國的手段花樣翻新,單邊制裁的清單不斷拉長,欲加之罪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中美關係面臨困難,最大問題是美方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無論是近期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所謂“北京能讓300萬輛美國道路上行駛的中國汽車同時熄火”的言論,還是美駐華大使伯恩斯所謂“美方不願生活在中國主導的世界”的表態,美國一些政客仍抱持零和博弈的輸贏敘事,頻繁傳遞邏輯與現實自相矛盾的政治信號,侵蝕著雙方通過接觸累積的互信土壤。
美方應該認識到,美國面對的挑戰在自身,不在中國。當前美國愈演愈烈的諸多問題——黨派紛爭、兩極分化、民粹主義、勞資矛盾、種族衝突、債務規模、槍支暴力……沒有一個問題的根源是中國。打“中國牌”治不了“美國病”,執迷於把中國當“假想敵”無助於美國找回國家的目標感,只會將中美關係推向衝突對抗。正如美國外交史學會前主席梅爾文·萊弗勒所指出的,思考美中關係的未來時,應更多將焦點放在國內,因為真正的挑戰是讓“自己的系統”在國內運行良好。
美國遏制打壓不會奏效,根本原因是其無的放矢。中國的戰略意圖光明磊落,一再重申中國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超越或取代美國,而是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為世界提供更多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公共產品,成為更好的中國。就在美國總統宣稱要“戰勝中國”的時候,中國全國兩會商討的是如何提升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全面提升中國的國家競爭力。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資深研究員何瑞恩認為,任何炒作中國威脅以彌合國內分歧的企圖都將弊大於利,美國真正要做的不是考慮如何讓中國減速,而是著眼於加強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