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預付卡里的充值資金缺乏安全保障,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門問題。近年來,為解決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出招治理。這些舉措收效如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預付消費糾紛頻發 各地出招加以治理
不久前,廣州多家美吉姆早教門店陷停業風波,不少消費者在沒有得到通知的情況下發現機構暫停營業,無法與負責人員取得聯繫。一名消費者反映,僅廣州美林天地商場的美吉姆門店,就有近300人遭遇退卡難,一些人的充值金額少則數千元,多則一兩萬元。
預付卡經營模式被廣泛應用於運動健身、美容美發、教育培訓等領域。2023年就有一兆韋德、梵音瑜伽、全力以赴籃球學院等陷入爆雷風波,不少消費者和員工的財產安全受到侵害。
為防範預付資金被挪用、經營者卷款跑路,近年來,各地紛紛推出一些舉措,加強預付消費監管。
山西、深圳等地在相關地方性法規中加強預付式消費者權益保護。比如,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有五個條款涉及預付式消費問題;條例鼓勵運用區塊鏈技術,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第三方資金監管、第三方擔保、商業保險等方式,為預收款存儲、消費、使用提供保障。
一些地方通過第三方公共服務平台加強對資金的存管保障。比如,浙江省寧波市去年3月正式上線“放心充”消費服務平台,預付資金的存入和支取都設有技術關卡,消費者實際產生消費並確認核銷後,平台存管資金才會劃撥給商戶。消費者申請退卡時,由平台方確認退款金額並經經營者認可後,存管銀行將退款從經營者專戶原路劃轉至消費者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