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環境問題“體現在海里,根子在陸上”。廈門在海洋生態保護過程中還特別注重“關口前移”,推進流域治理、城市和農村污水治理、入海排放口整治等,嚴控和削減陸源污染物。
位於廈門島外的翔安區香山街道大宅村,歷來被稱為“風頭水尾”的乾旱缺水地區。記者看到,經過集中收集治理改造後,原本直排海灣的污水統一回收淨化,尾水順著管道流進村旁的幾個池塘中。在這裡,多種水生植物持續淨化水體,池塘邊的遠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統用這裡的水源澆灌村裡成片的火龍果植株。
“通過將污水‘變廢為寶、吃幹榨淨’,我們獲得的是環境更美、產業興旺、旅遊發展等成倍的效益。”大宅村村民、火龍果種植專業戶陳海雲高興地說。
蔡偉中說,廈門近年來一方面新增污水處理能力,完成了全市1200餘個自然村的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全市412個入海排污口名錄,對入海排污口逐一開展溯源排查,根據溯源結果“一口一策”進行深度治理。
經過持續努力,廈門全市海域環境質量不斷向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控和省控斷面等的水質達標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從五緣灣出發,到椰風寨、黃厝海灘、胡裡山、廈大白城……十幾公里的“黃金海岸”已成為許多遊客來廈門必去的“打卡點”,“藍天白雲、清水綠岸、碧海銀灘”正成為廈門的一張靚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