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大力優化經濟布局。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內蒙古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愛雪文章表示,城鄉區域發展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經濟社會學和經濟地理學中關於現代化理論研究的前沿熱點和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錨定發展中大國轉型發展的國情,在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進行一系列創新探索,為更多發展中國家和經濟體消除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提供了新的“中國樣本”。但是,中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因此,報告重點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此,首要任務就是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具體來講,就是要以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導向促進城鄉區域要素自由流動,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導向加快補齊城鄉融合發展短板,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這就要求各地必須貫徹落實好各項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城鄉融合更充分、區域發展更平衡。
文章提出,首先,要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一是統籌制定城鄉規劃,為城鄉融合發展創造前提。注重規劃引領,統籌區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專項和行業規劃。充分挖掘城市、鄉鎮和農村相對優勢,實現城鄉錯位發展、互補發展。堅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一體聯動、一體推進,促使人力、技術、資金等要素在城鄉間流動,形成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發展格局。二是強化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支撐城鄉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實現鄉鄉通公交、村村通客車。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促進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健全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持續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三是引導優質要素向農村轉移,豐富鄉村發展要素。不斷豐富和盤活農村各種生產要素,通過搭建平台、人才引回、示範帶頭等措施引導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
其次,要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樣板,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以點帶面、從線到片帶動更大範圍的東、中、西部地區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引領現代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新格局。構建農民持續增收機制、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機制、城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機制,持續將改革試點紅利的“外溢效應”發揮出來,帶動新時代城鄉在經濟融合、社會融合、空間融合和生態融合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再次,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等國家發展戰略,做到戰略實施集成化、防止政策碎片化。要立足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和老、少、邊等特殊類型區發展基礎,瞄准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要求與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國家重大戰略為引領,結合新型城鎮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以系統思維促進區域空間布局優化、推動不同戰略協同融合,實現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最後,要充分發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利用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強大的資源動員能力,通過黨的全面領導促進區域對口支援幫扶,不斷創新區域間和區域內開展對口協作發展的體制機制,構建由各級政府、國資國企和民營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區域幫扶體系,實現不同區域在發展機會上的均等化,以先富帶動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文章強調,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國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巨大的挑戰。這需要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高質量城鄉區域發展新格局,走好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道路,貢獻更多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