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央視新聞) |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3月23日是第64個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行動最前線”。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氣候變化給人類造成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關乎當下,更關乎未來。
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3年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了1.45℃,再次打破歷史紀錄。應對氣候變化需要行動,關鍵在於強有力的共同行動。
氣候變化對國家糧食安全、人體健康、水資源、生態環境、能源供應、重大工程建設等諸多領域都會帶來嚴峻挑戰。中國始終高度重視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減緩與適應並舉,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站在國際前沿。
中國在氣候變化科學評估方面貢獻重大
人類對氣候變化並非一開始就看得很清楚,而是經過了漫長的認知過程。這期間,需要嚴謹的科學研究和有力的證據來說明。那麼,這些權威評估是誰來做的?這就要提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是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科學評估的權威組織,1988年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建立,其職責是以科學問題為切入點,對全球範圍內有關氣候變化及其影響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方面的信息進行科學評估,並根據需求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供科學技術咨詢。
中國是最早參與IPCC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編寫的國家之一。從IPCC建立初始,中國就在其組織和工作中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室副主任張永香稱:“從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開始,中國的科學家就開始擔任IPCC第一工作組的聯合主席,一共擔任了5個任期。在氣候變化科學評估的方面,特別是基礎科學的評估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氣象局也聯合16個部委組成了IPCC的部門工作聯絡組,在不斷地推進IPCC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