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導,“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以新疆屯墾戍邊歷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列內容的國家二級博物館。2022年7月13日,正在新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八師石河子市,參觀軍墾博物館,瞭解兵團屯墾戍邊歷史,會見了兵團老中青三代建設者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用好這些寶貴財富。”
軍墾博物館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到兵團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深入挖掘利用紅色資源,創新展陳方式,講好紅色故事,讓兵團精神成為凝聚各族幹部職工群眾奮進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動力。
優化館藏結構 推進文物保護
用炮彈殼制成的大號坎土曼、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金茂芳開過的拖拉機、有著296塊補丁的軍大衣……展廳裡,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貴的特殊文物、一處處微縮的動人場景,記錄著兵團先輩的崢嶸歲月。軍墾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2萬餘件套,是瞭解新疆、瞭解兵團的重要窗口。為了不斷優化館藏結構,更好地展示兵團歷史文化,近幾年,軍墾博物館征集了大量文物,其中很多珍貴文物填補了兵團史料的空白,同時還對館藏兵團早期第一代軍墾戰士的採訪錄音和錄像資料進行了數字化格式轉換。
“文物征集入館後,我們對文物進行整理、研究,挖掘其價值,並加強文物管理、藏品修復等,不斷提高科研水平。”軍墾博物館館長甘霖介紹。
軍墾博物館實施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目前共實施了9個一級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包括1949年和平解放證明書、1950年第九軍人事通令、1959年李仁華的支邊批准書以及1975年張仲瀚給羅承瑛、王炳臣的信4件一級紙質文物;1949年第六軍贈給“二十二兵團成立大會”錦旗、1950年男式軍襯衣、1950年短皮大衣、1952年女式軍棉衣、1957年“中國共產黨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屆代表大會”錦旗5件一級紡織品文物。通過對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及仿復制,有效提升了文物的保存環境和展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