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八桂大歌》為何久演不衰
http://www.CRNTT.com   2024-03-26 17:24:23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導,民族音畫《八桂大歌》被譽為廣西一個藝術經典和文化符號。這台柳州原創舞台藝術作品於2003年首演,2004年獲文華大獎,截至2023年底,公演超過4550場,演出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近百座城市。2024年,這台大戲再出發,開啟新一輪全國巡演,繼續書寫不老傳奇。

  在歷史名城化繭成蝶

  自古以來,柳州文脈繁盛,傳說劉三姐傳歌和飛升的地方就在魚峰山,如今魚峰歌圩依然每天“千人唱,萬人和”,是壯鄉新民歌的主要策源地。21世紀之初,柳州文藝界守正創新,民族音畫《八桂大歌》應運而生。

  “200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提出,廣西要有一部展示其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表現各民族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壯鄉嶄新精神風貌的舞台藝術精品。”柳州市藝術劇院院長葉苗壯說,深厚的歷史底蘊、多元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舞台藝術創作經驗,讓柳州毅然扛起了重擔。

  說幹就幹。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劇組邀請時任總政歌舞團團長的張繼鋼擔任總編導,整合全國舞台舞美、燈光和服飾設計力量參與創排。全劇繼承了廣西民族藝術和柳州山歌文化的精髓,以傳世山歌為精靈,從勞動和愛情切入,用音畫的形式,展現廣西12個世居民族群眾本真而精彩的生活。“用人民的語言塑造人民的形象,用人民的歌聲禮贊人民的生活。”張繼鋼說。

  2003年4月,《八桂大歌》在柳州正式上演,人氣爆棚。之後,在廣西各地連演110場,掀起了“美麗旋風”。2004年,《八桂大歌》榮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2003—2004年度“十大精品劇目”、文化部第十一屆文華大獎、第七屆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3項大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