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技部與三省一市聯合印發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復宏漢霖在“長三角一體化科創雲平台”上發布了技術需求。經過多輪對接論證,由華東理工大學和江蘇百林科共同揭榜。
如今,三省一市累計發布“企業出題”的48項重點揭榜任務,全國揭榜單位數量超過380家,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2021年揭牌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通過探索“項目經理制”“團隊參股”“撥投結合”等創新舉措,構建起一套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經過300餘項開發及適航驗證試驗,安徽的蕪湖鑽石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通用航空發動機,2023年完成首飛並獲頒型號合格證。
“在突破關鍵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和江蘇、上海等地的高校、院所以及企業共同研發創新。目前已基本實現量產,今年簽了近500台發動機訂單。”企業負責人鄭君說。植根於長三角的航空產業鏈,“大飛機看上海、小飛機看蕪湖”的格局日益成型。
類似的故事,在長三角俯拾皆是。作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大科學裝置,借助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最快2分30秒就可以看清一個蛋白質結構。如今,該設施已為近450家科研單位和企業的1985個課題組提供服務,其中長三角用戶占比64.2%。
統計顯示,2023年長三角有28個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加快實施,成為跨區域協同創新的有力抓手。
磁力更“足”:從中國的長三角到世界的長三角
內暢外聯、通江達海。生機勃勃的長三角,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熱土,也是改革開放的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