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過去,大熊貓多以群像出現,而今“萌蘭”“花花”“福寶”等大熊貓都是與眾不同的“這一個”,富有人格化特徵。作者們突出大熊貓個體特點,以擬人化筆觸,饒有興味地講述它們的故事。
2023年以來,“萌蘭”“花花”“香香”等大熊貓走紅短視頻平台,以憨態可掬的外形和各自不同的“性格”,贏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這股“大熊貓熱”還帶火了多地旅遊和熊貓題材文化產品。其中,大熊貓題材圖書數量顯著增長,成為圖書市場一大亮點。
其實,大熊貓題材圖書由來已久,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寫作出版資源。上世紀80年代以來,與大熊貓有關的圖書日漸增多,起初主要是報告文學和科普作品。90年代,專家學者撰寫的大熊貓題材博物圖書受到歡迎。進入新世紀,科學探險手記打開大熊貓故事新的書寫空間,胡錦矗《追蹤大熊貓的歲月》《科學家大自然探險手記:追蹤大熊貓40年》等圖書,以有趣筆觸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近年來,趙良冶《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等紀實類作品熔科學普及和文學講述於一爐,帶讀者從多學科角度走近國寶。這些創作出版實踐,在普及大熊貓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該題材圖書創作人才,培育了讀者群體,同時也面臨著持續創新的挑戰。
在本輪出版熱潮中,個性化書寫成為鮮明特色。過去,大熊貓多以群像出現,而今“萌蘭”“花花”“福寶”等大熊貓都是與眾不同的“這一個”,富有人格化特徵。作者們突出大熊貓個體特點,以擬人化筆觸,饒有興味地講述它們的故事。《熊貓花花》刻畫“花花”的“等腰三腳貓”外形特點,還著力挖掘其憨萌、樂觀豁達的性格特徵,其中吃飯被“奪笋”、抓小鳥撲空等情節讓人忍俊不禁。《熊貓萌蘭》則表現“萌蘭”調皮好動、活潑熱情的性格,將網絡流行的“一字馬”“拆家”等視頻轉化成生動故事。通過這樣的刻畫和塑造,作品不再是單純的物種科普,而是富有人情味兒、多姿多彩、不斷得以續寫的“動物朋友”故事。
更加注重表現形式,提供多元閱讀體驗,也是這批作品的一大特點。大熊貓題材圖書仍屬博物書寫範疇,要以科學為支撐。作者們在開辟講故事空間的同時,也想方設法融入科學知識。比如,講“花花”由“幹媽園潤”代養時,介紹這一安排符合熊貓繁衍特性,還以扎實的“大熊貓知識問答”附錄進行科普。在呈現形式上,當前暢銷的大熊貓題材圖書,大多配以精美圖片,一些圖書還選錄了專業大熊貓攝影師的作品。《果賴!大熊貓》採用銅版紙全彩印刷,高度還原大熊貓的真實色彩,圖文並茂。不少圖書還附贈高清海報、熊貓明信片等周邊文創,讓圖書閱讀成為一種多元的文化體驗。
儘管作品琳琅滿目,大熊貓題材圖書其實還有很大創新空間,這需要創作者們進一步打開視野,從更多角度開掘破題、做精做透。比如,多年來,大熊貓作為“和平使者”,去往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其可愛形象贏得人們喜愛,有的還走進綜藝節目,成為風靡當地的“動物明星”,這類以大熊貓為紐帶的中外交流故事值得深入開掘。再比如,從“瀕危物種”到“易危物種”,大熊貓的保護繁育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以此為切入點講好中國生態故事,也有待進一步探索。
我們也看到,大熊貓題材圖書中的精品和“爆款”還不多,大熊貓與人的故事挖掘得還不夠,能觸達海外讀者的圖書還有限。辯證地看,這些不足也意味著新的出版增長點,大熊貓題材圖書正等待更多有熱情、有創意、有能力的創作者參與進來,向國內外讀者講述更精彩的大熊貓故事。
(作者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