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垃圾收費問題多 借鑒經驗再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4-04-21 13:08:47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網評:垃圾收費問題多 借鑒經驗再研究

  來源:大公網

  垃圾收費政策“先行先試”,這是認真負責、積累經驗的做法,也是借鑒外地經驗、化為己用的過程。大公報記者近日到訪被稱為“環保模範生”的日本,實地瞭解其垃圾收費的運作,真切感受到日本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長期教育、因地制宜、完善配套。說到底,落實環保的關鍵是改變生活習慣,垃圾收費是一個移風易俗的過程,循序漸進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日本的“垃圾收費”並非一刀切,並非規定在某一具體時間全國統一實施。相反,日本的垃圾處理由地方政府負責,垃圾管理、回收及征費標準亦都不一樣,可謂“各處鄉村各處例”。在很多地方,垃圾分類很細致,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險垃圾、資源垃圾、大件垃圾等五大類,而金屬、塑膠、玻璃、破爛品、紙類等,也需要分開處理。各地規定在什麼時間,掉什麼種類的垃圾,且掉垃圾的時間要恰如其分,不早不遲。對於傢俬電器等大型垃圾,則要在便利店買貼紙,電召回收商。但在大阪等地,垃圾毋須分類,也不用指定膠袋包裝,有些垃圾處理不收費。所以日本人在國內若移居他地,需要重新適應當地的垃圾處理方法。

  有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日本全國1741個市、町、村中,實施垃圾收費的共1094個,收費實施率約為62%,其中鄉村的實施率高於城市。原因與城市空間有限,處理垃圾的配套設施較少有關,因此在分類及收費方面的規定相對寬鬆。事實上,日本的垃圾循環再用率為20%,這意味著大量的垃圾包括一些廚餘,不論分類與否,最終歸途是堆填區或焚化爐。

  日本在垃圾處理方面走到今天這一步,用了差不多60年時間。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生產的垃圾量隨之增加,亂掉垃圾現象隨處可見,日本政府因此發起美化首都運動。不過,當時的日本人並不買賬,更因堆填區選址引發民眾抗議,這和後來香港發生的情況差不多。直至80年代,日本才開始推動簡單的垃圾分類,再經過數十年發展,形成了規範化的垃圾處理系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