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作為一種公共事業,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從數據看,目前全國高鐵除了京滬、滬寧、寧杭等線路外,其他大部分是收不抵支的。加之,隨著高鐵運營成本的逐年攀升,高鐵線路的建設、維護、車輛購置和人員管理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這一背景下,通過靈活的浮動票價機制不僅可以為高鐵運營提供資金保障,進而提升高鐵運行的品質,也是對市場需求變動的正常反應,是市場導向下的一次有益嘗試。
不過,此舉雖然是對市場機制的合理利用,但也要理解公眾背後的憂慮,尤其是高鐵作為公共交通工具,憑借其速度快、舒適度好等特點,已經成為很多人出行的首選項。要知道,公眾對日常消費品價格調整是非常敏感的,特別對“高鐵通勤者”來說,此次大幅度的價格調整,難免讓公眾覺得出行負擔加重了,從而引發他們的焦慮情緒。
此外,公眾的憂慮其實也包含對鐵路部門的期待:既然票價上漲了,服務水平是不是也能隨著提升?一段時間以來,高鐵購票“買長乘短”、用餐貴等問題頻頻遭到吐槽,如果在提價的同時做不到服務提質,那公眾自然也不會輕易為高鐵漲價買單。
總之,高鐵票價調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實現“促進客流增長,全面提升客運服務質量”的目標,就必須在把握好票價調整尺度的同時,做好服務提升工作,把評判權交給公眾,多聽聽公眾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