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當杏花煙雨江南的婉約,融入鐵馬西風大漠的蒼涼,新編越劇《新龍門客棧》自去年3月首演以來,迅速贏得了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追捧。它的主要演員來自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在40年前,“小百花”初創之時,就曾以青春氣息和創新氣質風靡一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戲曲如何作答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命題,“浙江小百花”現象可知新,亦可溫故。
眾裡尋她:好一束美麗的“小百花”
杭州市區曙光路,坐南朝北的杭州蝴蝶劇場,與西湖只隔一道青山。美輪美奐的劇場裡,隨著悠揚的唱腔響起,《新龍門客棧》火熱開演。
聲音穿過歷史的長廊,回到40年前,這里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誕生地,彼時卻衹有低矮破舊的建築和周邊大片的農田。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以“全女班”演出而聞名,展現柔美、淡雅、委婉、細膩的藝術風格。上世紀80年代初,浙江越劇發展卻遇到了後繼無人之困,面臨著“四個花旦兩百歲,三個老生兩顆牙”的人才窘境。
為此,浙江省文化部門決定在全省青年演員中進行“海選”,通過文藝會演的形式選拔出28位佼佼者,同時集結舞台創作等方面的人才,集中培訓。
1983年11月,由這些青年新秀組成的“浙江越劇小百花赴港演出團”,在港14天連演15場,醇厚的唱腔、扎實的功底征服了香港觀眾,“浙江小百花”一時享譽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