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守護傳統村落的鄉親、鄉土、鄉愁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7:43:08


 
  據統計,通過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挖掘、傳承發展了4789項省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遺產記錄並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村落發展的重要依托。此外,豐富而獨特的農事節氣、生態倫理、節慶活動、民間藝術、祖傳家訓、鄉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構成傳統村落獨特精神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村落不能脫離的土壤。

  產業振興是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新業態正在不斷重塑著傳統村落。如前述龍潭村,通過發展生態農業、文創旅遊、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等產業,吸引了在外打工的300多名村民返鄉。許多傳統村落正在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產業發展,發展民宿、旅遊、康養、度假、休閑、“互聯網+”等新產業模式。

  加強科技研發與人才隊伍建設,是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在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綠色生態、民居建築與基礎設施功能提升等領域開展了重大科技專項研究,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對照新時代的需求,在傳統村落整體保護與活態傳承、傳統建築性能和風貌協同設計方法、地域材料性能提升與新材料研發、基礎設施與防災減災等領域,仍然面臨諸多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例如各地都亟須解決的傳統建築抗震安全問題、地域材料的節能保溫問題、複雜地形和狹小環境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等等,應當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支持力度。

  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人”。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加強對村民的技能培訓,尤其應當注重傳統建築工匠的培育,提高村民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意願和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勵支持更多有志青年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的“共同締造”“設計下鄉”等活動,培育了一批深入村落的專業技術力量。也有一批青年人主動到農村支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如2011年辭去企業高管工作、回到老家江西婺源創立民宿“九思堂模式”的吳志軒,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的“種米姑娘”陳雨佳,活化運營開發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西溪古村的廖昱明等。

  希望更多力量參與到守護傳統村落的行動中來,讓傳統村落留住鄉親、護住鄉土、記住鄉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