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發展帶動群眾致富
青海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獨特。青海省依托於此,發展森林康養、林下經濟、鄉村旅遊、草原牧游等創收新業態,群眾在家門口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旅遊飯”。
比如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青海省實施“一戶一崗”政策,培養生態管護員1.72萬名,牧民群眾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也實現了增收。“許多管護員因為離自然最近,拿起了相機,扛上了‘大炮筒’,拍攝了許多作品,很多作品甚至在國際和國內一些大賽上獲得大獎。他們拍攝的是動物,展示的是生態,體現的是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吳曉軍說。
青海立足資源禀賦,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高原特色產業。青海省副省長楊志文告訴記者,依托鹽湖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青海省28.3萬脫貧群眾通過就業務工、土地流轉、參與管理等多種形式有了穩定收益。青海省還探索開展“光伏+農牧業”新模式,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群眾增收的“雙贏”。
同時,青海省加快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精心培育牦牛、藏羊、冷水魚、青稞、柴達木枸杞等特色產業,近3年累計向外輸出農畜產品價值300多億元。僅去年的枸杞采摘勞務總收入就達到5.89億元,人均收入8000元,助力群眾增收明顯。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