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在閱兵的分列式中踢正步,這不但是全球正規化軍隊的規矩,也是中國軍隊自黃埔軍校伊始的傳統,只是在細節上有某些差異而已。無論是“國民革命軍”,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都是如此。尤其是“國民革命軍”的訓練方式是源自於德國,早年中國國民黨的許多軍人,包括蔣緯國先生,都是在德國接受軍事教育,因而就將源自於普魯士軍隊的閱兵儀式,後來推廣到世界各國。如今各國軍隊的正步步法並不相同,但主要特徵依然都還是:行進時每個人上身直立,兩腿繃直和兩腳著地用力,隊伍遵循一定節奏整齊前進。正步是軍隊隊列的禮儀步伐,主要用於接受檢閱的分列式、閱兵式中迎送軍旗、隊列前徒步覲見首長等。也常見外事禮賓、升旗儀仗、軍樂表演場合中使用。由於走正步時腳是向前方踢出,俗稱踢正步、甩正步、拔正步等。
軍隊為什麼要練習走正步?簡單說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走正步不僅僅只是一種禮儀,軍隊中強調的是軍人的形象以及整齊劃一。走正步正是體現軍隊威儀和士氣的一種形式,因此受到重視。其二,練習走正步是世界上公認提高士兵紀律觀念的最簡單高效的方法,所以說練習走正步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培養軍人的服從意識和組織紀律觀念。其三,正步是軍人隊列訓練中嚴格且艱苦的課目,通過正步訓練,有助於磨練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民國時期北洋政府軍隊和國民革命軍基本上採用德式操典,沿用了類似德國正步的步法。黃埔軍校就採用德式的踢正步操典,國民政府更是於一九二六年頒佈《步兵操典新草案》,明令廢止撥慢步,確定採用踢正步,一直沿用到“國軍”渡台後的今日。
解放軍的將帥有不少就是畢業於黃埔軍校,而“八一”南昌起義的部隊也是來自國民革命軍,以後的不同時期也有大量的起義部隊加入人民軍隊陣營,因此隊列訓練也主要是沿用了舊軍隊的操法。因而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開國大典閱兵分列式進行時,受閱部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接受新中國領導人檢閱時,除了海軍歷史上受英國影響較深,因此海軍方隊走的是類似英軍的高擺臂大齊步之外,陸軍沿襲的則是國民黨陸軍的小幅正步,這正是受德軍隊列訓練影響的結果。後來解放軍感到英式步法與蘇式正步並不適合中國人體形,於是決定將自袁世凱北洋新軍以來,包括國民革命軍的普魯士正步在內的一系列動作與蘇式正步相結合,並增大手臂擺動幅度與行進節奏,形成一種本土化普魯士與蘇式混合式的新正步,成為了如今的解放軍正步。但不管經過怎麼樣的改革變化,兩岸軍隊在閱兵分列式時的踢正步方式,大同小異,因而在步操方面,更是體現了“國軍和解放軍都是中國軍”。
顧立雄要廢除踢正步,就是要“國軍”尤其是黃埔軍校與大陸嚴格切割開來。其實,又何止如此?顧立雄的“醉翁之意”,更在於這次“黃埔百年校慶”活動的口號:“黃埔百年,國祚綿延”,及六月六日當日校慶活動第一次全程預演的內容,首先校閱地面部隊,接續分列式由陸軍官校“黃埔、南京、成都、鳳山”等四個時期服飾展車隊、聯合校旗隊及各校學生連的順序依序進場,展現“三軍一體、同根同源”與“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的時代意義。而陸軍官校更是強調以黃埔軍校師生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以及後來的國軍,開展東征、北伐、“剿共”、抗日等的征程,展現與大陸血脈相連的歷史淵源。這當然是讓顧立雄坐立不安了。因而估計,從明年的“黃埔校慶”開始,在取消踢正步的同時,還將會取消黃埔軍校在大陸各時期服飾展示的環節,將“國軍”與大陸歷史徹底割裂開來。 |